基于人工智能的空气质量决策支持系统建模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污染是全球性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而且通过改变大气辐射收支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造成广泛又严重的不利影响。我国空气污染问题也很突出,为此政府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从环境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启动了一系列计划,重点关注空气污染成因及治理、预报预警技术、人群健康影响等。深入开展空气污染预报、大气环境影响评估等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和数据量的飞速增长,人工智能得到迅猛发展并被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方法研究空气污染问题,可为空气污染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空气污染和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空气污染预报预警”为交集,探索两者的交叉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相关研究刚起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污染物浓度序列高度波动,单一机器学习模型数据挖掘能力不足,需考虑如何提升预报性能;现有研究往往针对单一污染物建模,不仅限制了应用,而且对模型的检验也不充分;空气质量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估也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空气污染防控的针对性、有效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空气质量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评价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估三个模型子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评价和评估模型能提供准确的污染信息和决策支持,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引入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空气质量预报机器学习组合模型ICEEMDAN-WOA-ELM,弥补以往模型预报能力的不足。首先,预处理模块应用三次样条插值处理污染物浓度数据的缺失值;然后,预报模块应用改进的完全自适应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原始序列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每个本征模态函数被鲸鱼优化算法优化后的极限学习机学习和预报,合成全部预报结果得到最终预报结果;最后,评估模块应用5种统计评估指标评估模型预报性能。模拟实验测试了模型对京津冀地区6种常规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的单步预报性能,结果表明:ICEEMDAN-WOA-ELM对所有评估城市和污染物的预报性能均优于常用的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等其他基准模型;信号分解算法和优化算法能显著提升人工神经网络的性能。(2)进一步应用先进的深度学习方法并融合污染源和气象特征,建立了空气质量预报深度学习组合模型TSTM,提高了重污染天气预报精度。首先,特征工程模块应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处理缺失数据和Min-Max算法对输入数据归一化,并基于领域知识、相关系数分析法和滑动时间窗口算法完成特征的选择和构建;然后,预报模块应用模型CNN-Bi LSTM-Attention分别学习、预报污染源特征和气象特征并通过模型Conv LSTM融合得到最终预报结果;最后,性能评估模块从污染物浓度预报,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报3个方面详细评估了模型性能。模拟实验测试了模型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6种常规空气污染物小时浓度的多步预报性能,结果表明:TSTM对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和重污染天气的预报精度优于常用的径向基函数、深度信念网络、Elman神经网络等其他基准模型;在2个独立测试集上的结果相似,TSTM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3)针对空气质量指数的不足,基于模糊数学建立了空气质量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AQFCE,有效提高评价和预警能力。首先,预处理模块针对污染物浓度的缺失数据/倒挂数据应用最小二乘分段多项式拟合/线性回归算法进行处理;然后,评价模块应用隶属度、因子权重、模糊算子等理念并提出新的计算格点和赋权算法,得到首要污染物、相对危险度、空气质量级别等重要信息;最后,预警模块根据评价结果发布详细的空气污染预警信息。模拟实验在不同的空间、时间、任务和目标下对比分析了空气质量指数和AQFCE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AQFCE能准确评价空气质量状况并反映污染趋势;2种方法对日报的评价结果接近,AQFCE的综合策略更合理;AQFCE能弥补空气质量指数受残缺标准影响、小时报存在问题甚至自相矛盾的不足,提供客观有效评价。(4)基于统计学习建立了系统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估模型PDHE,分层次揭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支撑政府污染治理决策。首先,在国家层次,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评估空气质量综合状况的变化趋势和污染治理政策效力;接着,在省级层次,应用提出的空气污染灾害风险指数APDRI评估各省份灾害风险的趋势、级别和驱动因子;然后,在城市层次,应用健康风险评估通用模型评估归因于空气污染暴露的健康终点发生数;最后,根据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综合应用统计生命价值法、疾病成本法和效益转换法估算相应的经济损失。模拟实验对中国内地2015-2019年PM2.5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在防控政策的有效实施情形下,空气质量综合状况明显好转,工业源和生活源是PM2.5主要排放源;灾害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归因于PM2.5暴露的疾病负担较重,PM2.5浓度和人口密度是健康风险主要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损失通常更重。
其他文献
微通道气-液两相Taylor流具有混合效率高、比表面积大、传递距离短、反应条件均一等特点,实现了流动和反应在微时空条件上的双重控制。由于其模块化的操作模式,容易实现多种工艺的耦合叠加,可通过多级并联进行工艺的放大,从而为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微反应器作为一种多相强化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分离和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条件和应用环境的复杂化和极端化,急需新型可控的高性能微反应器。然而受到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研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热点之一。干旱区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41%,集中着全世界38%的人口,其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草地、灌木丛和稀树草原。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对干旱、洪涝、热波等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比较敏感。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干旱区荒漠化已经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尽管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湿润地区要弱,但它们在调控全球陆
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高温超导带材具有高的临界温度、临界电流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超导电磁装置如超导电机、超导电缆以及未来核聚变磁体等的研制中。由于具有多层复合结构,分层脱粘是高温超导带材及其焊接接头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载荷作用时的主要失效模式。对于超导电磁装置而言,带材及其焊接接头的分层脱粘不仅会破坏结构的完整性并影响力学性能,而且还会导致电学性能的显著退化如临界电流减小和接头电阻
学位
学位
长期以来,牧业一直是中国北方草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人们的主要生计方式。但是与牧业活动相关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记录相对缺乏,而且动物考古证据、古生态记录和食草动物基因溯源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分歧,牧业何时开始、何时增强及其驱动因素一直不甚明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牧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相互联系的区域,也是东西方早期文化与技术交流的关键场所,因此是研究过去人地关系和农牧演化历史及其驱动因素的理想区域。该区域历史时
阿伦特以“积极生活”来表示三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即,劳动、工作与行动,并对它们做出了区分。行动活动,致力于政治体的创建与维护,是其一生思想所致力于探讨的核心主题。阿伦特认为,行动,通常与言说相伴,以言说的方式来进行,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在自身的持续中生发内在的意义,是一种自足性的活动。行动具有开启的能力,是一种自由的经验,它扎根于人的复多性事实。而传统哲学家们却往往忽视这一事实,他们基于无言的理
文本内容作为网络信息的主要载体,使得研究者们可以获得大量真实可靠的情感数据,从而为情感分析任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情感分析研究可以分为显式情感分析和隐式情感分析。隐式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文本中缺少明显的情感词,因此隐式情感分析任务成为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核心难题之一。幽默、侮辱性言论常常采用描述客观事实的方式表达情感,其情感倾向性往往隐藏在文本的潜在语义背后,而反讽文本字面语义常常和所要表达的语义
近红外(near-infrared.缩写NIR)光谱技术由于具有无损检测、分析速度快、以及不需要对样本预处理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批次生产工艺如颗粒物干燥和生物发酵过程等。然而现有的NIR光谱分析方法主要基于采集样本做离线检测,不能用于在线检测或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亦不能用于在线质量监测。本文以批次颗粒流化床干燥(fluidized bed drying,缩写FBD)过程和葡萄糖发酵
沙尘暴是一种极端天气事件,通常发生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悬移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会对水循环、生态系统、空气质量、人类健康和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系统和全面的针对其时空演变过程与潜在物理机制的研究对沙尘暴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促成局部对流型沙尘暴的下击暴流本质上是一种异重流。云层中沉淀物蒸发和升华导致的冷却作用使一部分空气下沉并冲击地表,在背景流体中沿着水平方向传播。在干燥土地上,由强风卷起的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