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有计划、有组织、规模性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是,长期以来,贫困人口底数不精准、情况不明晰,扶贫措施针对性、指向性弱的问题突出,扶贫开发低质量、低效率的问题普遍存在,精准扶贫顺势而生。2013年11月,精准扶贫这一概念被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按照“靶向治疗、精准施策”的系列要求,产业、健康、教育等相关扶贫政策相继颁布实施。自此,中国政府的扶贫开发迈上了一层新的台阶,尤其是针对云南省的脱贫攻坚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越。云南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地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欠账等综合因素影响,云南省贫困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二,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治理难度相对较大,历来是我国治理贫困的一个重点区域,云南省农村脱贫后能否可持续发展,决定着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功与否,更决定着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与否。在精准扶贫即将进入收尾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蓄势待发的历史性交汇时期,笔者结合驻村扶贫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反贫困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贫困治理研究的概念和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走访调研和统计资料综合分析等多种方式,选取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和把握,自精准扶贫提出以来,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总体规模、贫困人口区域分布、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支情况和结构特点、贫困地区农户生产生活条件等贫困状况和贫困特征的变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模式的实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医疗卫生和公共教育等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成效、所驻贫困村的个案研究等不同方面的情况,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理论层面到实际工作落实层面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省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役过程中,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质量、农村公共教育资源供给和贫困对象内生发展动力等多个方面影响和制约云南省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通过采取优化产业发展路径、明晰地方政府与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供给力度、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健全和完善精准扶贫后续跟进机制等措施和方法,保障云南省农村脱贫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巩固现阶段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果。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云南省在脱贫攻坚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云南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绝对数上大幅度降低,贫困发生率也同步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支情况大为改观、稳步增长,贫困区域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当前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建立后续跟进保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稳定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现代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财务报告是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反映企业营运状况的重要载体,是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人员做出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今天的证券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进行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发布。涉及的行业范围广泛,调整的科目众多,金额较大。近年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进行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行为频频发生,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企业财务报告的“牛皮癣”,逐步引起了市场参与者的关注。从理论上讲,前期会计差错更
1988年6月28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以下简称"纺织贸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成立。2018年,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纺织贸促会亦迎来自己的而立之年。在40年改革开放
进入21世纪,展现在大家眼帘的是大数据、云平台、AI智能的新时代,我国纺织工业借改革东风呈现出大踏步超前发展的态势,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