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公路水毁试验与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水毁灾害破坏性强,危害严重,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公路水毁已成为近些年最主要公路病害类型之一,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行安全和互联互通,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针对新疆公路水毁复杂多变、影响因素众多等特征,以中巴公路盖孜河段为例,通过野外调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公路水毁灾害特征和破坏形式,研究公路水毁的灾害成因、形成机理以及防治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通过对中巴公路盖孜河段实地踏勘调研和水毁灾情统计分析,得出:(1)盖孜河段公路水毁工点段共计18处,峡谷段水毁工点段为6处,窄谷段水毁工点段为10处,宽谷段水毁工点段共计2处;(2)盖孜河段水毁灾害中挡墙水毁主要发生在峡谷段,丁坝水毁和护坦水毁主要发生在宽谷段,桥涵水毁和路基水毁发生在盖孜河全线;(3)当前盖孜河段水毁存在的问题为:防护结构基础埋置深度不足、单一防护结构设置不当和防护工程强度设计不足等。二、通过水槽试验对中巴公路盖孜河段水毁现象进行模拟分析,采用定床试验、动床试验、单一防护结构试验和组合防护结构试验相对照的方式,对水流冲刷特性和局部冲刷深度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试验中水流冲刷规律和冲刷现象与实地水毁特征相一致;(2)丁坝回流区长度约为70-80cm,丁坝群中坝间间距设置应不大于回流区长度,来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3)丁坝类防护结构冲刷位置多位于坝头基础,护墙类结构冲刷位置为水流顶冲处的护墙基础;(4)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无量纲冲刷公式,包括:丁坝局部冲刷深度公式和护墙最大冲刷深度公式,两个冲刷公式较前人公式能更好适用于新疆河谷地区,经实地冲刷数据验证精度较好,可为新疆山区沿河公路水流冲刷防护提供参考。三、通过Fluent模拟水槽试验冲刷过程,模拟结果表明:(1)流速和动压力均表现为弯道凸岸大、凹岸小的现象;(2)凸岸剪应力最初大于凹岸,但在水流冲刷作用下,凸岸由于发生淤积作用剪应力逐渐变小,凹岸在剪应力作用下持续发生冲刷现象;(3)模拟中当丁坝与河岸夹角为60°、90°、135°和135°丁坝群时,模拟结果云图相类似;(4)模拟结果与水槽试验冲刷规律和实地水毁特征相吻合。四、对公路水毁破坏类型给出了详细防护对策,在公路防护新技术中提出了五种创新性防护结构,包括:(1)一种公路路肩墙侧翼基础防冲加固结构;(2)新型高路堤低河床防治结构;(3)新型圆弧矶头坝结构;(4)一种石笼墙与丁坝群组合的路基防冲加固结构;(5)一种用于外围基础防冲加固的新型丁坝防护结构。研究发现创新性防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极端环境适用性和工程经济性,工程适用性强,可应用于后续实地水毁防治工程中。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丁卡因、利多卡因联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将132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在静脉穿刺
<正>核心阅读:从博客到微博到微信,自媒体话语平权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传播主体多样性与去权威化的特征。信息发布自由给自媒体带来了创作源动力,但缺乏边界的自由使抄袭等失序
目前,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业的竞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这一现象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加入世贸的重要承诺之一,金融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为国际上的各
基于目前赵庄井田已投产煤层气,水平井产气效果不佳,投入产出低的现状,通过分析对比几种不同分段压裂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其适应条件,形成一种适合赵庄井田地质条件的水力喷砂射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地方政府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城市化建设需求,组织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积极作用看,城
2017-2018年,以垦丰16为材料,在玉米大豆轮作基础上,设计5种大豆施肥方式:2种大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常规专家系统和绿色专家系统)、减施1/2磷酸二铵+有机叶面肥富万钾、
摘要:廉政是政治伦理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不仅是指政府和官员的不腐败,更为重要的内涵在于廉洁官员、廉价政府和完善有效的廉政立法,而公共性则是廉政的理论基石。公共性是与私
在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主要浪漫主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骚赛)的作品中都存着大量的东方书写,体现出了诗人对东方的浓厚兴趣。大多数批评家对于这一现
明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转型期,文学批评也随之步入一个转型阶段。明代前期理学思想渗透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观念、思维模式。正德、嘉靖年间是明代社会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燃气日用气量预测模型,在传统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之外找到了一个新的途径,摆脱了对个人经验的依赖,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