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个国家的居民家庭部门的债务规模都表现出迅速扩张的趋势,在最近十多年间,我国家庭部门的借贷也增长迅猛。尽管传统上,中国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但是当前各种物品价格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政府消费信贷政策的刺激,在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方面支出不断增加,传统中国家庭的储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普遍有了主动负债的意识,家庭资产负债的配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家庭金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程度,但是主要集中在家庭资产配置和消费决策方面,对家庭负债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聚焦于户主教育程度对家庭负债行为的影响。家庭在选择是否持有负债以及确定杠杆程度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家庭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经济情况和主观感受等因素都会对家庭负债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居民受教育情况,然后按教育程度高低分为四组,分析了不同程度家庭间负债行为的差异,接着利用Logit模型、Tobit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分别对总体样本和不同教育程度家庭进行回归,对影响家庭是否持有负债、负债程度和借款渠道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整体上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高学历层次人才少,在男女、城乡、区域上存在明显差距;第二,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负债率增加,平均借款额增加,平均资产负债率降低,同时借款需求逐渐集中为房产,借款渠道上银行的比重逐渐增加;第三,户主教育程度对家庭持有负债的可能、负债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负债渠道选择上,随着户主教育的增加更偏向于银行渠道,而非民间或者混合渠道;第四,户主年龄、家庭规模、收入和支出对家庭负债意愿和负债程度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方向相同,与无工作、未婚、城镇家庭相比,有工作、已婚和农村家庭,持有负债的可能性和负债程度越大,房屋资产对家庭负债意愿有正向影响,对负债程度有负向影响;第五,按不同教育程度分组的情况下,人口统计学特征、家庭经济情况和主观态度因素对负债行为的影响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