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穗野生稻的渐渗系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ysticlis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来源于乌干达的紧穗野生稻(Oryza eichlingeri 2n=24 CC组)与栽培稻02428(Oryza japonica 2n=24 AA组)杂交,从其后代中筛选出第11号染色体的异源染色体单体附加系。利用该单体附加系,构建了渐渗系群体,研究了远缘稻属种间染色体组间遗传物质重组的规律,并筛选出一些有着明显性状变化的渐渗系,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筛选出02428与紧穗野生稻第11号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材料,通过对该材料的细胞学分析,借助与FISH和G
其他文献
本文以株型差异明显的沈农606、沈农265、辽粳294、辽盐16和秋光5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水稻株型结构、群体生理生态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群体形态
以中国春及入DNA导入中国春后产生的变异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染色体、茎秆组织解剖、蛋白质和DNA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λDNA导入中国春后D_(1)代未出现明显形态性状变异,D_(2)代在株高、 茎秆硬度、穗长、穗粒数、抗倒性等方面出现了变异,变异率为31.67%。2.对导入λDNA的中国春D_(1)、D_(2)代进行细胞学观察,观察到了单价体、 染色体...
在了解了中国小麦生产现状和小麦品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该文选取中国小麦主产区有代表性的九个地区的优良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于2001-2003年在杨凌种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长江下游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水稻-油菜生产区,也是受气候变化潜在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评估该区作物关键生育时期的灾害性气候对稻油产量的影响,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