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菌强化O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化废水是焦炭炼制、焦化产品回收及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焦化废水的成分复杂、总量大、浓度高、毒性大,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其主要含有酚、氰化物、氨氮、多环芳香烃和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如果不经适当的处理就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于焦化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国内外废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焦化废水的处理都是以“生物法+物化法”处理的方法,而高效菌生物强化法具有不改变现有工艺、处理成本低廉和处理效果明显等优点而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大多数焦化厂出水CODcr和氨氮仍不能稳定达标,本课题采用自行研制的高效菌对焦化废水进行生物强化处理,考察了高效菌生物强化后主要污染物的降解特性;考察了pH、进水流量、温度、溶解氧等对初曝池CODcr、挥发酚和氨氮的降解效果的影响;重点考察总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混合液回流比对焦化废水CODcr氨氮、硝氮和亚硝氮的去除效果影响。结论如下:1)投菌前,出水CODcr和氨氮分别高达210mg/L、48mg/L;高效菌种强化后,CODcr先升高随后降至162mg/L,氨氮则降至15mg/L以下,高效菌明显加快了生物脱氮系统的启动。2)初曝池(O1)中的pH范围在6~9之间时,对挥发酚和CODcr的去除无明显影响,而溶解氧(DO)和温度则影响效果显著。3)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CODcr和氨氮降解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系统总HRT<88时,系统CODcr和氨氮去除率均随HRT的延长而提高,当系统HRT为88h时,二沉池出水CODcr和氨氮分别为169.1mg/L和14.79mg/L。当总HRT>88h后,再继续增大HRT,出水CODcr和氨氮去除率提高不明显。4)回流比对系统氨氮的去除几乎无影响,但对总氮的脱除尤其重要,总氮脱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明显提高。当总HRT为88h,回流比分别为1:1、2:1和4:1时,出水硝氮浓度分别为90.84mg/L、58.94mg/L和50.98mg/L,降低趋势明显。5)当进水CODcr为1411.7mg/L,氨氮为139.1mg/L,系统总HRT为88h,回流比为2:1时,系统出水可达最优值,CODcr和氨氮分别为174.1mg/L和13.99mg/L,出水经混凝深度处理后,CODcr和氨氮均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6)当系统受到高浓度苯酚(总的挥发酚浓度达800mg/L)冲击后,最初系统对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大幅下降,水质变差,但由于系统中高效菌的作用,微生物对CODcr的处理效果的恢复较快,相比而言,硝化作用的恢复则较慢。
其他文献
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的初级生产者,作为海洋食物网中的基础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海洋而言,沙尘沉降可以提供浮游植物生长所需要
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在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院收治的四例犬肾炎病例为依据,根据其临床症状应用头孢噻呋、甲硝唑静脉注射消除炎症、同时应用安络血肌肉注射,止血敏静脉注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探讨Sanitized T99-19抗菌整理剂用量、处理液pH值、烘干温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佳工艺,以优选工艺处理纯棉面料,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服用性
近年来,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交通系统无法回避的问题。尾号限行作为一种政策性管理措施,能够在短期内大幅削减车辆出行,从而缓解城市道路过于拥堵的现象。但如果长期实行将会对社
<正>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2-01—2012-12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脑脊液中发现恶性细胞的细胞学证据;(2)神经影像学(磁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中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精华,形式是一些固定短语或短句,包括成语、谚语、典故、格言、俗语,等等。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语言一分子的习语,它短
<正>本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8例,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10—2012-10就诊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男25例,女13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体外对万古霉素诱导耐药金葡菌有无影响。方法分别用 4种方案在体外对 1 5株金葡菌进行万古霉素耐药诱导 ,比较 4种方案诱导后金葡菌对万古霉素MIC有无差
丰富川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李渠镇丁庄与冯庄附近,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段,构造比较平缓,地层倾角小于1°。纵向上发育了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长2油层等多套含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动脉优势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99例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0例(20.2%)存在基底动脉弯曲,分为左偏组和右偏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