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开放金融市场承诺的兑现,我国已经逐渐与全球经济及全球金融市场接轨,外部的经济波动与国际资金的流动已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要一个控制风险的利率基准,政府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介入市场调控市场的手段。而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作为固定收益证券以及其他资产定价的基准,正好满足了市场和政府的需要。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国债市场在国债发行、流通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成就斐然。随着国债品种的不断丰富,期限结构的日益完整,参与主体的日趋多样化,国债二级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隐含在国债价格中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基准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日益凸现,为拟合更加准确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创造了条件,也使我们能够通过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更准确地判断利率走势和预测远期利率,更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目前,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国外不仅起步早,而且已经有很多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模型,这为分析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借鉴。然而,考虑到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直接应用国外理论模型难以得出切合我国国债市场实际的结论。鉴于此,本文借鉴国际上两个较为成熟的估计模型,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实证研究。
文章首先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述评,分别介绍了用于构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估计和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不同特征,选择了较具有代表性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债交易数据,分别采用多项式样条法(3次样条法和4次样条法)以及Nelson-Siegel-Svensson扩展模型,取数据中的实证性国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即期利率曲线,理论价格以及其与实际价格的价差,并根据实证得到利率期限结构对验证性国债进行了验证。通过对估计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比较,指出Nelson-Siegel-Svensson扩展模型更能适合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
最后,针对估计模型的实证结果,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债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通过统一国债市场;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合理转变我国国债市场利率地位;完善国债发行期限结构;恢复国债期货,增加衍生品的推出;向境外投资者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