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描述规范理论视阈下的徐志摩译诗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志摩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当时最重要的诗歌译者之一。在郭著章的《翻译名家研究》一书中,徐志摩被评价为是二十世纪初以来从事翻译事业的十六位重要译者中的其中一位。徐志摩的翻译不仅为他自己的创作提供了养料,更为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长期以来,他作为诗歌译者的身份却无法与他作为诗人的身份相提并论。就对徐志摩的研究来看,对他诗歌创作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可对他诗歌翻译的研究却寥若晨星。即使在这些屈指可数的评论和研究之中,也多是出自语言学层面,属于以原语为指向的评论模式,是将其翻译作为一种独立于社会、文化语境的独立实体进行考察的。然而,每一种翻译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由于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不同时代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目的,他们会采取各种翻译策略对原文做出这样那样的调整或改编,以适应自己翻译目的。因此,基于语言学层面的以原语为指向的研究方法是有欠缺的,不可能客观、公正地解释徐志摩的翻译现象。近年来,西方的一些以译入语语言、文化为指向的翻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徐志摩翻译的新视角,为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这种翻译现象提供了可能。吉迪恩·图里就是这一领域最为出色的学者之一,他的翻译理论是建立在一个假设基础上的,即翻译是一种受规范约束的行为。图里将“规范”从一个规定性的概念扩展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他认为作为受规范约束的翻译不是一个固定的而是一个可变的概念,因为随着规范的改变,翻译也会发生变化。作为目标文化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翻译是受文化、社会、历史等许多变量制约的。图里翻译规范是以译入语为指向的,因此为了能使译文被译入语体系所接受,译者需理解和迎合译入语体系中固有的规范,并制定合理的变通策略,从而突显了译者的主体意识。文章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框架,将徐志摩的翻译置于当时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从起始规范、初级规范、和操作规范三个层面对比原著和译文,探讨了当时的翻译规范与徐志摩对文本及翻译策略的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说明规范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对作为行动主体的徐志摩的翻译活动是具有约束性的,从而揭示出徐志摩做出特定翻译选择的历史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徐志摩自身对规范的理解与迎合及由此而做出的各种选择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意识,从而强化了译者的主体地位。笔者希望通过这种历史的、描述性的研究揭示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以及其自身在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给这位兼具译者身份的天才诗人一个更全面、更公正的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维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上颌后牙区牙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7例29枚上颌后牙区行上颌窦内提升和上颌窦外提升进行人工牙种植的
随着能源的问题不断突出,节约能源也显得日益重要,近些年人们一直在寻求节能环保的技术以解决建筑与空调能耗的问题。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是一项新型节能技术,夏季将建筑物散发的热
21世纪是一个消息爆炸的时代,而网络消息是这个时代中的先驱因子。国内外有多家传播消息的网站,在这些网站上发布的消息也各有特点,消息的写作方式也各有优劣,由于网络消息在未来
松节油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其来源丰富,结构独特,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为松节油的主要组分之一,β-蒎烯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很多潜在的利用价值。本文以β-蒎烯为原料,经氧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丛书分为唐五代、宋代及元明代三卷,主要选取了近代汉语时期中最能反映口语特点的语料,其中宋代卷的语料来源涵盖禅宗、理学家语录、外交谈判诉讼实
唐、五代时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时期,也是汉语历史由古代汉语进入近代汉语的转折时期。唐五代文人词作为词发展的开始,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运用统计
以AP1000核电站钢制安全壳(CV)为研究对象,对安全壳筒体焊缝采用自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性能检测试验对比自动焊与手工焊焊缝的性能指标,结合工程应用状况对
步入21世纪,有这样一系列文本横空出世:它们书写“帝王将相”“兴废战争”“书史文传”,却与传统意义上“正史”所标榜的“公正”“客观”大相径庭,又与历史小说所必备的虚构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在学习汉语,这给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词汇教学是任何语言教学的重点,汉语也不例
本文以黎城话四个小片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描写法、历史比较法等基本研究方法,全面描写语音特点,深入探讨语音历史演变。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