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质资源是基因的载体,是小麦遗传改良研究的物质基础,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来源,也是开展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材料基础。引进国外优异小麦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利用是提高我国小麦抗病性、抗逆性,改良我国小麦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美国是世界小麦重要产地,具有复杂的地理气候特点和丰富的种质资源,曾经收集和利用全球各地的小麦种质资源,特别在优质资源和抗逆资源方面相比中国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对引自美国的350份小麦种质材料进行农艺性状调查,筛选适合黄淮麦区生态条件的材料67份;再从农艺性状、品质参数、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微卫星(SSR)分子标记等方面,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67份美国小麦材料进行表型性状调查与成株期抗病性鉴定。这些材料普遍成熟期较晚、千粒重偏低、株高偏高,大多数为强冬性材料,籽粒多为硬质、籽粒饱满度好;个别材料在单株穗数、穗粒数、小穗数、穗长等性状上较为突出。有23份(34.33%)材料对条锈病小种CYR32和CYR33及田间混合条锈菌小种表现中抗以上抗性,其中6份(8.96%)具有非小种专化抗性;17份(25.37%)材料对田间白粉病混合小种表现抗病;28份(41.79%)材料对赤霉病表现中抗。有17份材料兼抗两种病害,其中有5份材料兼抗三大病害,这些材料可用作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2.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67份美国小麦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批美国小麦材料的Glu-1位点的变异类型较丰富,共检测到20种亚基和25种亚基组合类型。在Glu-B1位点还检测到3个不常见亚基7*、8*、8**和3个未知亚基a、b、c,还检测到1个不常见亚基,将其标记为5*,可能位于Glu-D1位点。67份美国材料的亚基评分平均8.15分,其中得8分以上的材料有41份(61.19%),得10分的材料有8份(11.94%)。利用DA7200近红外成分分析仪对67份美国材料和14份国内优质强筋或推广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的7个品质指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除容重外,美国材料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国内材料的相应值。从美国材料中筛选出3份综合品质相对较好且含有优质亚基的材料,三者可用做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3.利用55对SSR分子标记对67份美国小麦材料及国内17份小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7份美国小麦材料的平均等位变异为8.10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59;国内小麦材料平均等位变异为4.84个,平均PIC值为0.55。由此可知,这批美国小麦材料的等位变异更加丰富。聚类分析表明,55对SSR引物能将84份材料区分开来,并将其分为六大类。这批美国小麦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与国内小麦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