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当前各级政府关心的大事,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饮用水中硬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硬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本文根据六和水厂地下水水源的水质特点,比较近年来饮用水硬度处理的一些常用方法,决定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并利用静态烧杯试验和动态中试试验进行地下水源硬度处理试验研究,同时对试验工艺进行了经济与技术分析。静态烧杯试验研究了石灰投加量与硬度之间的关系,确定石灰投加量范围为180~240mg/L;选择了PAC作为混凝剂,并确定PAC的投加量范围为15~30mg/L;同时还分析了沉淀时间和过滤条件对试验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本地下水硬度处理最优化设计参数为:Ca(OH)2投加量=220mg/L,PAC投加量=20mg/L,石灰反应时间=10min,沉淀时间=30min。中试试验采用一体化处理装置,考察了石灰软化工艺运行效果,并进一步探索了石灰投加量和PAC投加量对试验效果的影响。石灰软化工艺对硬度去除具有明显的效果,静态烧杯试验的硬度处理率可达62%,中试试验的硬度处理率在55%~67%之间。论文还对离子交换工艺和石灰软化工艺进行了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石灰软化工艺基建与设备投资为146万元,高于离子软化工艺的30万元,而石灰软化工艺的运行成本为1.334元/m3,比离子软化工艺的1.791元/m3低;离子交换工艺虽具有较高的硬度去除率,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暂时硬度,而石灰软化法则能够去除水中的HCO3-离子,从本质上解决了出水烧开后产生漂浮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