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碳酸盐岩溶蚀机理研究 ——以巴楚-塔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使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研究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次生溶蚀孔隙是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深达8000 m的地层仍发育溶洞,说明溶蚀作用对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巴楚-塔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实际地质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层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以岩芯观察、薄片鉴定为主要手段,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分析、测井资料等对巴楚-塔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同生-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普遍发育于巴楚-塔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台缘礁滩、台内丘滩和膏云坪沉积,为埋藏条件下的成岩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沙雅隆起的牙哈-英买力地区及库车凹陷南部发育风化壳岩溶作用;埋藏条件下发育有机酸溶蚀和热液溶蚀作用,但是以有机酸性流体溶蚀改造为主。在实际溶蚀作用分析和溶蚀模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岩芯柱样为实验样品,模拟地层埋藏演化过程中的渗流溶蚀以研究深层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矿物成分及储集空间类型控制碳酸盐岩选择性溶蚀,方解石含量高的过渡型碳酸盐岩,方解石易优先溶蚀形成次生孔洞;碳酸盐岩中的(硬)石膏在埋藏条件下溶蚀能力相对较弱。孔隙型碳酸盐岩以基质孔隙的扩溶为主,溶蚀后孔隙度、渗透率相应增加,但增幅不明显;裂缝型碳酸盐岩易形成流体运移的优势通道,导致溶蚀量相对减少,但极大地提高了渗透率。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加,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存在最佳溶蚀温度、压力范围。以沙雅隆起沉积、构造演化为背景,结合实验结果和实际溶蚀作用特征建立了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溶蚀作用发育模式。认为同生-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和风化壳岩溶是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发育的基础,埋藏条件下有机酸性流体对储集空间具有重要的溶蚀改造作用,尤其是未完全白云石化的方解石在埋藏条件下易被优先溶蚀;虽然发育热液溶蚀作用,但是由于热液流体主要沿断裂、裂缝运移,且高温高压条件下溶蚀能力减弱,发育热液充填矿物,所以热液流体对储集空间的贡献较弱。最后,根据溶蚀模拟实验结果及现阶段模拟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碳酸盐岩复合岩溶问题、溶蚀流体选择问题、流体渗流方向的问题、水-岩反应面积的变化问题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或者看法,期望促进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民营文化传媒公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产业的价值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传媒产业的主体,承担着音乐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作用。目前音乐类项目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是对文化传媒公司的运营管理和营销进行研究,对于文化传媒公司的音乐类项目管理优化的提升研究较少。文章采用实证研究和文献分析的方法,选取江西云端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云端公司)对音乐类项目的管理为案例,以该公司音乐类项目管
学位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日益复杂,综合录井仪在现场油气钻探与开发中被地质和钻井技术人员广泛使用。由于综合录井仪采集的工程参数与判断工程事故的发生密切关联,为能准确及时的对工程参数进行采集,避免因传感器故障影响录井系统的控制、检测等方面,产生误诊断、误报警,甚至引起井涌、井喷等灾难性的后果,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必须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国内由于油田油井数目众多和受现场设备的限制,对不同型号的综合录井
我国的勘探重心逐步由东部平缓地区转向西部复杂地区,西部地区地貌特征独特、地下地质构造复杂,这两个因素导致实际地震记录中噪音发育十分严重,极大的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保证地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成为现阶段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常规去噪手段根据噪音与有效波在某一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来对有效信号和噪音进行分离。但基本所有的去噪方法都存在去噪针对性强,损失有效波能量的问题。因此,研
川东北地区的生物礁气藏为碳酸盐岩岩性圈闭气藏,具有与围岩的物性差异小、埋藏深、储层较薄、横向变化大及地震反射波场复杂等特点,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川东北地区生物礁气藏勘探难度和勘探风险。本次研究采用以地质为指导、测井为桥梁、地震叠前反演为实现手段的多信息生物礁储层预测方法对HLC地区生物礁储层预测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物礁的地质特征、生物礁储层的地质特征,为生物礁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然后对生物
切削颤振会导致零件加工质量变差、加工过程中噪音过大、机床主轴易受到损坏、刀具寿命缩短等。目前,避免切削颤振最有效的方法是绘制机床切削稳定性叶瓣图,进而据此优化切削加工参数,以期实现稳定切削状态。绘制稳定性叶瓣图的前提是事先获得机床刀尖点频响函数,因此,本文对机床刀尖点频响函数预测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具系统典型结合部动力学特性辨识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有限单
莲花山~张家坪地区是川西南部的产能接替区,ZJX井、LHX-1井等获高产天然气流,坚定了“莲花山~张家坪构造带整体含气”的信心。为了加快扩大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勘探开发,以及下一步的井位部署提供地质建议,本论文以川西南部莲花山~张家坪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与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多口勘探开发井的钻井、测试及分析化验和测井资料,采用
在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河流相储层的油气储量在探明储量中的占比达到46%左右,可谓储量丰富。然而,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油气的平均采收率仅有30%左右,这意味着约70%的油气滞留于地下。这些滞留油气中,约35%左右因受到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从而成为可动剩余油。为了提高油气采收率、改善剩余油挖潜,如何从地震勘探中精细认识储层非均质性成为当前研究的核心。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侏罗系煤系地层砂岩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由于受到煤层屏蔽效应,难以有效地开展含油砂层预测。通过调研,弄清楚煤层强能量屏蔽作用的形成机制以及剔除煤层强能量的技术方法。以红台-疙瘩台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的沉积储层特征,建立典型储层模型并进行正演,分析煤层和下伏薄砂层的频率、能量响应特征,以及煤层对下伏不同厚度薄储层识别精度的影响;利用实际地震数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