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每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已经离不开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全球化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因为文化的差异给人们带来的交流障碍是如今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以跨文化交际为前提,探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应该如何跨越差异达到共识,从而进行成功的交流,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这样的研究。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和文化的创造活动。各个民族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但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思想方式,人们认识方式千差万别,不同文化群体的差异客观存在,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障碍。语言是人类文化特殊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载体,它使得文化得以传播。文化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反映在语言体系中,特别是内涵意义中。而翻译是不同文化群体相互认识的桥梁,以最大限度传递原文的信息为目的。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翻译的困难。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文和西文中的含有动物的词汇。选择它们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动物和人类同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很早以来就为人类所熟悉和认知,大量的融入了语言词汇之中。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是回顾了语言学界对内涵义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出内涵义的特征,探讨它对于作品的理解和翻译的重要性。接着从文化,民族心理和语言三方面入手,讨论动物名称文化内涵的产生和形成。第二章我们对中西文中动物名称的内涵按照相似和差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比内涵义。第三章是对动物名称文化内涵的翻译问题探讨。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对应的翻译方法,可以是直译,可以是调整,如果这些不足以让译文的读者理解,则要把意思补充出来。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这些比较和翻译方法只能起到指导作用。在实际的翻译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结合语境,尽力了解其文化背景,体会词汇的意义,才能够正确理解其含义,为另一个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提供正确的翻译,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