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龄、移栽密度和播种密度对双季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wdyan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的栽培措施是保证水稻正常发育和高产稳产的关键。双季稻种植增加了收获面积,其周年产量比单季稻高,因此发展双季稻是目前保证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双季稻生产易受栽培措施的影响,尤其是秧龄。为了探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于2013年和2014在湖北省武穴市大金镇进行。试验采取裂裂区设计,主区为两个秧龄,副区为三个移栽密度,副副区为两个播种密度。本试验的目的是:(1)比较不同栽培措施对早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2)探究播种密度和移栽密度是否能够缓解长秧龄对早晚稻的不利影响;(3)分析
其他文献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黄籽与黑籽类型相比,具有种皮薄、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广泛关注。目前,黄籽甘蓝型油菜品种极少、种质资源有限,育种难度很大。培育遗传简单、性状稳定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十字花科等植物器官组织表面着色的重要成分。同时,黄酮类化合物也是公共苯丙烷途径核心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