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直播早稻播种后易受“倒春寒”等恶劣天气影响并出现直播早稻芽期烂根、烂芽等现象,对直播早稻产生严重危害。本试验广泛收集长江中下游大面积大规模推广的直播早稻品种,开展品种耐冷、耐淹性试验,旨在筛选出耐淹冷与敏感品种,并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探究低温、淹水对耐淹冷与敏感品种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利用浸种剂浸种,探究浸种剂对缓解芽期低温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41个早籼稻为材料,在早稻芽期通过3个低温梯度(5℃、8℃、10℃)、4个时间梯度(3 d、5 d、7 d、10 d)处理,结果表明,死苗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持续天数的增加而增加;8℃处理10 d时,12个处理中死苗率的方差和变异幅度都最大,适合作为芽期早籼稻耐冷性鉴定的理想温度;通过死苗率筛选出株两优1号、陵两优7108等4份极强耐冷品种;株两优101、株两优08等8份强耐冷品种;湘早籼6号、株两优819等22份中等耐冷品种;陵两优32、中嘉早17等7份敏感型品种。(2)通过对41个早籼稻品种芽期进行淹水处理(深5 cm处理10 d),表明水稻幼苗的胚芽鞘、苗高、根长、根数、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均与对照处理有显著差异;其中根冠比和根系生物量在主成分分析中所占贡献率最大,最能体现对淹水胁迫的耐受力。通过聚类分析将41个早籼稻品种划分为强耐淹、中度耐淹和不耐淹3种类型。其中温229、陵两优7108等11份为强耐淹品种,陆两优996、优I651等20份为中度耐淹品种;淦鑫203、中嘉早17等10份为较敏感型品种。(3)芽期低温胁迫处理后,导致水稻产量降低、苗期生长减缓、生育期延长以及干物质积累降低等,研究还发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冷胁迫处理下胚芽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及POD活性均显著提高,耐冷品种上升速度明显高于敏感型品种,而MDA含量则相反。结合产量和生长特性发现耐冷品种对低温的耐受性大于敏感型品种。(4)芽期淹水胁迫会减缓苗期生长、延长生育期;淹水胁迫后,苗期苗高增高,根长、根数、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均下降;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及POD活性均上升,耐淹品种上升速度明显高于敏感型品种,而MDA含量则相反。(5)利用5 mg/L生长素IAA浸种有利于提升种子发芽效果;50 mg/L多效唑和0.1%适乐时浸种有利于提高低温冷害下芽期存活率,缓解低温伤害;50 mg/L多效唑和0.1%适乐时浸种处理还能提高胚芽的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