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在整个脊柱当中位置最上,上承头颅,下接胸椎与躯干相连,运动幅度及频率最大,因此颈椎在整个脊柱中更容易受到损伤。颈椎的任何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小关节错位以及椎间孔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充血、水肿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均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我们发现在有一类颈椎病在颈椎病变的同时,可出现明显的心前区症状,如心慌、胸闷、心悸等,为研究的需要,我们称之为颈源性心律失常,这与椎旁植物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有关;这类病发病时心前区症状明显,因此极易误诊,而针对颈椎的治疗有效,虽然这类病例报道越来越多,而系统的研究甚少,因而系统研究对其治疗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系统的归纳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颈源性心律失常在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上的认识;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来自2009年9月-2010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病房的颈源性心律失常患者。将符合研究要求的64例颈源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推拿手法治疗;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前区症状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然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l、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实际进入研究的病例共计60例。治疗组(n=30),治愈16例,显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n=30),治愈7例,显效15例,无效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53.33%、2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前区症状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自身比较及相互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龙氏正骨手法和传统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均有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学处理发现,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效果优于传统推拿手法。2、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具有定位更准确,操作更安全规范、疗效更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