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左乙拉西坦(LEV)与苯妥英钠(PHT)预防颅脑损伤后痫性发作的疗效、药物副作用及死亡率等。方法:通过关键词PHT、LEV、颅脑损伤在Pubmed、Medline、Ovid、Springer、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2000至2016年来国内外针对LEV和PHT预防颅脑损伤后痫性发作的疗效对比的高质量研究,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有效数据并利用Rev 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经文献检索、筛选后共纳入13篇英文研究,共包含2529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LEV组对比PHT组对痫性发作预防用药效果评价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0.88,95%CI[0.61,1.27]);对早期痫性发作预防用药效果评价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0.74,95%CI[0.42,1.27]);对晚期癫痫预防用药效果评价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0.71,95%CI[0.43,1.20]);两药对比在药物副作用的人数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48,1.11]),但在因药物副作用需要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PHT组多于L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1,95%CI[0.06,0.23]);在预防用药对死亡率的比较分析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1.57,95%CI[0.92,2.67]);在住院时间长短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03,95%CI[-4.97,2.91])。结论:LEV和PHT在颅脑损伤后痫性发作的预防上有同等效力;在药物副作用的人数、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方面,LEV与PHT相比没有优势。但在因药物副作用而需要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PHT组多于L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目前的证据分析得出PHT仍是颅脑损伤患者药物的首选,但当其出现不可耐受的药物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时,LEV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治疗。由于本荟萃分析纳入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较少,有必要针对两药开展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跨种族人群的高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