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下的一个制度产物。分税制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财力的运用普遍捉襟见肘;而中国的政治下的晋升激励制度和预算约束一硬一软,使得政府官员有意愿也有能力通过预算外途径进行项目融资,这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制度背景。由此(晋升强激励与预算软约束)产生的财政机会主义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融资行为。这两方面的制度背景构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介绍了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定义与实施路径,依据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主要包含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五方面。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则多种多样,例如:管理人员能力成疑,兼职现象严重;注册资本不足、违规注资泛滥;财务制度不健全;融资偏离实际需求等等。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细分共性风险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本文总结了前人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结合知名评级机构穆迪已有模型,设计出一套从外部环境、财务指标、内部环境三方面考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分层模糊评价模型。评价体系模型分为三级指标层,基本涵盖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来源。并运用该模型对一家具体的融资平台公司——LS城建集团进行整体风险评价。本文选取了一家区县级融资平台公司——LS城建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经过调研走访,分别从风险管理理论要求的项目层、战略业务层、公司层三方面进行该公司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发现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总体风险水平可控,但在风险管理分层中的公司层面蕴含的风险较大,例如独立经营落实困难、法人治理/公司治理浮于表面、内控制度缺失、人力资源制度混乱、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与投融资决策体制等方面问题客观存在;而战略业务层面,商业模式单一,融资渠道受限、缺乏模式创新也值得公司方面注意。对这些存在明显风险的事项需进行一定的风险应对与改进措施。文章最后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LS城建集团)角度给出应对建议。提出首先要理顺两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完善法人治理机制与用人机制;然后结合最新政策重构融资体系;最后实现融资平台去行政化、实现市场化转型的建议。对于一般的区县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防范风险与自身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了文章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本文使用了文献调查法、定性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模型时,还用到了定量方法与专家调查法,诸多研究方法的运用目的是试图追根溯源,剖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