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到6100万,占农村儿童的37.7%。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峻的状态下,农村留守儿童更需要得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情感缺失、心理障碍、教育缺失、安全保障缺失等问题,其中,情感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导致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本文以江西省石城县F乡中学为例,运用非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资料分析等方式,展开对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社工介入研究。文章介绍了 F乡中学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服务现状,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监护人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与父母的沟通方式和频率等,摸清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支持的来源以及缺失情况,并说明情感支持缺失容易导致的问题,凸显出社工介入的条件和必要性。笔者通过访谈了解F乡中学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和心理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社会工作服务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服务进行详细阐述,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社工介入的过程和作用。本文对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支持进行了总结与反思。首先,本人对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三种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优势和局限进行了总结,认为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支持的干预,应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结合起来;再次,对社工在农村进行农村留守儿童介入服务的难点做出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社工如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支持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并指出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存在理想和现实的困顿,进而提出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支持管理模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社会支持,需要多方协作,形成多元、立体、互补性的干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