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载波聚合技术的频点分配和保护带宽设计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ukuilov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3G逐渐成熟并且走进商用,各种3G演进技术或者称为后3G技术已经成为技术和标准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3GPP LTE是当前最受关注的宽带移动通信标准,它是对现有的3GPP无线技术进行演进,以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低延迟和优化分组接入技术等。随着LTE的迅速发展,3GPP逐步开展了LTE-Advanced(LTE-A)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与LTE系统相比,LTE-A系统在关键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增强,它引进了频谱聚合技术、中继(relay)技术、协同多点技术。当前LTE-A系统有6个候选频通过复用已有的LTE系统资源,多载波聚合技术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设计难度,便于实现LTE系统向LTE-A系统的平滑过渡,满足了系统后向兼容性的要求,进而大大缩短LTE-A系统的商用时间。本文研究了LTE-A系统中的多载波聚合技术,通过直接聚合多个LTE载波,不需要重新设计物理信道和调制编码方案,达到减少对LTE系统物理信道和调制编码方案的影响的效果。通过复用已有的LTE系统资源,大大降低了LTE-A系统的设计难度。文中首先介绍了载波聚合的原理以及应用场景,研究了两种载波聚合的实现方式——连续载波成员聚合和非连续载波成员聚合。考虑到实现的复杂度以及实际成本问题,本文主要研究连续载波成员的聚合。然后在后向兼容性和系统性能之间做了不同的权衡和考量,具体研究了三种不同保护带宽的连续载波聚合方案,它们在频点的分配和保护带宽的设计上都有不同之处。在这三种不同的方案基础上,分别进行了链路级仿真,将三种方案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然后结合了多天线分集技术,对三种不同方案进行仿真,并且将单天线和多天线情况下载波聚合后的链路性能进行了比较。根据以上的研究工作,本文给出了对于载波聚合后续研究的意见。
其他文献
互联网协议解析还原系统是对互联网络现行的应用层服务进行深度解析的软件。在当今互联网业务日益增大,互联网安全问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如何能够正确、高效地还原出互联
作为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标志性的技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对5G系统的用户容量、频谱效率和数据速率都有重大影响。与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NOMA(Non-Orthogonal Multip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在线视频流量增长迅速,在网络流量中占比越来越大。在线视频具有时变性,高峰期带来的网络流量远大于低峰期网络流量,如果满足高峰期
语音识别的一大难点就是识别系统在噪声环境下性能大幅下降,人耳具有良好的抗噪能力,如何让识别系统能像人耳一样具有选择性,建立符合人耳听觉特性的听觉模型是长期以来广大研究
近期由Candes、 Romberg、 Tao和Donoho等人提出的压缩传感(Compressed Sensing, CS)理论,可以从一个非适应性、线性测量中恢复稀疏或可压缩信号。如果选择适当,测量数目可以
"互联网+"这一新生态的提出,让数据走进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些无所不在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就是数据挖掘(DataMining)技术的研究内容。聚类分析是在没有任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带天线以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稳定、馈电方式灵活、易于共形和批量生产等优点在无线电探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