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极端主义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欺骗性、暴力性、极端性与非法性。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出发,比较全面地分析研究了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由来、危害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和现实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文献法梳理诠释相关历史文献与政策法规,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2016年间75起具有宗教极端背景的暴恐案和2017年以来新疆依法查处140起涉宗教极端主义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文认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观”新疆的宗教极端主义问题,纲举目张,别开新路,可以得出以下一些认识:一、新疆宗教极端主义形成和发展,既有外源性因素,也有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中“双泛”思想的传播与蜕变是最主要的思想根源,还包括境外宗教极端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的介入,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以及“伊斯兰弧带”的动荡与冲击等。在内源性因素方面,新疆经济发展落后带来的群众生活贫困化、文化教育水平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宗教极端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环境。二、当前新疆宗教极端主义出现了暴力手段升级、传播方式日趋网络化、女性成员增多、渗透目标群体低龄化和高学历化、活动范围向疆外扩延、“去中国化”现象愈发显著等特点。三、新疆宗教极端主义对传统安全场域的国土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场域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网络、海外利益安全均构成现实威胁。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治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总体国家观为统揽,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多种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疆,标本兼治,打防并举,持之以恒,彻底铲除宗教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以取得去极端化斗争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