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名医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陈鳌石教授治疗肿瘤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ysj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挖掘著名中医陈鳌石教授治疗肿瘤的处方用药配伍规律及特色,总结和传播其治疗的用药经验和学术思想,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临床和科研的借鉴。  方法:本研究收集陈鳌石教授门诊治疗肿瘤的医案461例,共3511张处方;将所得原始文献录入计算机建立原始数据库,然后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库,建立目标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方法对目标数据库进行肿瘤病名统计、药物统计、药性分析、药物关联分析等方面挖掘陈教授治疗肿瘤处方用药配伍特色。  结果:(1)陈教授治疗肿瘤病病种范围广,涉及28种肿瘤。(2)辨证思路:以脏腑经络辨病位,以八纲辨证、气血津液等定病性。(3)陈教授善治乳腺癌、胃癌和肺癌,疗效显著。乳腺癌以血虚气少居多,胃癌以气虚血少居多,肺癌以肺阴不足居多,病位主要在肝、脾、肺三脏,病性以血虚、气虚、阴虚、血瘀、痰湿、气滞、郁热为主。(4)所用中药共323种,总使用频数为38383次,频次最高者为白芍,其次是白术、黄芪等健脾益气之药,再次是重楼、薏苡仁等清热之品,可见陈鳌石教授在治疗肿瘤上重视补法,但也兼顾清法,补中有清,扶正祛邪。(5)中药的功效分类最多的分别是补虚药和清热药。补虚药中补血药最多,补气药次之;清热药中清热解毒药居多,其次为清热凉血药。(6)四性中偏重寒、温、平,五味集中于甘、苦、辛,具有甘补甘缓,苦降辛开,升降同调,寒温并用的特点;用药剂量有峻缓之别,如白芍、白术、黄芪、薏苡仁等中药最大用量与最小用量相差较大。(7)扶正之法常从养血、滋阴、益气、健脾来开源,从化湿、祛痰、通瘀、清热等祛邪以使正气化生运转通畅,减少消耗以节流。(8)陈鳌石教授在常用相须、相使配伍方法外,也擅长寒温并用,扶正与祛邪同施,补清合用、补而不滞等配伍特色。  结论:陈鳌石教授常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肿瘤诊疗,辨证以脏腑经络辨病位,以八纲辨证、气血津液等定病性,辨病多结合现代检查手段。陈教授善治乳腺癌、胃癌、肺癌,主张扶正祛邪的治疗大法,虚者补之实则泻之。陈教授喜从“虚、瘀、热”立论,从“肝、脾、肺”等脏腑入手,重视补法,亦善用清法和消法,清补兼施,攻补结合,扶正祛邪。补虚时常从养血、滋阴、益气、健脾来开源,从通瘀、化湿、祛痰、清热等祛邪,以使正气化生运转通畅,减少消耗以节流。结合陈教授临证肿瘤患者多经西医手术、化疗等治疗后,正气亏虚不耐攻伐的情况,故陈教授以扶正为主,以祛邪为辅的治法,贴合临床实际,疗效显著。通过对医案研究分析,能挖掘陈教授遣药配伍规律和用药特色,但同时数据挖掘研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也有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治则方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小鼠模型治疗作用,进一步探讨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辩证论治的基本病机与证型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段外剥内扎注射术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分段外剥内扎注射术加皮桥整形
  目的:观察心衰康及其拆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大鼠水通道蛋白 2 (AQP2)、肾脏皮髓质中精氨酸加压素受体1A(AVPR1a)、精氨酸加压素受体2A (AVPR2)的影响,评价心衰康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生活处处有规则,规则既是束缚,又是自由的前提。只有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才会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个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自觉遵守各种规则,是幼儿顺页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前提。幼儿期是幼儿萌发、形成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时期的规则养成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但同时,幼儿时期的
期刊
中国文化强调规则,这一传统源远流长。从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到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强调规则的不可撼动之位。中国的教育也一样,从小就重视儿童规则感的建立。在幼儿园,教师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希望孩子从小养成守规则的好习惯。但是,我们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过度强调规则会致使孩子变成“听话”的孩子。儿童会因为过于循规蹈矩而失去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本真。一些不必要的规则会成为孩子的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