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属于绿洲之地,是连通中原和西域的交通枢纽和必经之地。自从西汉武帝开发河西、设立敦煌郡以来,由于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使得其成为一个既开放又封闭的社会。自汉至宋朝期间是古代敦煌社会各方面发展特征最为明显的时期。随着汉武帝开发河西,许多中原大族由于拓边、征战、避祸等各种原因徙入敦煌,他们通过立功西域,儒术传家等方式,逐渐在敦煌立足脚跟,成为敦煌大族。几乎与此同时,佛教也传入敦煌。从此,敦煌大族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宋间,敦煌大族与佛教的关系非常密切。汉宋间,敦煌大族与佛教的关系经历了由初步接触,到广泛信仰,到信仰兴盛,到信仰世俗化、功利化的过程。汉晋之际,初入敦煌的大族刚刚接触新传入的佛教文化,他们并未广泛信仰佛教。五凉时期,敦煌大族实现了由儒学独尊到儒释兼通的思想文化转变,他们抄经奉佛,开始广泛信仰佛教。北朝时期,敦煌大族的佛教信仰长足发展,他们抄写供养大量佛经,参与莫高窟早期石窟的修建,但是大族家窟的数量尚比较少。隋唐时期,敦煌大族佛教信仰繁荣兴盛,大量大族家窟在莫高窟得以营造,掀起了莫高窟营建的高潮。吐蕃时期,敦煌大族更加信仰佛教,佛教寺院成为敦煌大族避难栖身的场所。归义军时期,以张、曹二氏为首的敦煌大族格外崇信佛教,各种佛事活动频繁,家族窟修建兴盛,促进了佛教发展的新高潮。同时,他们的佛教信仰目的更加现实、功利化。敦煌大族的佛教信仰经历了由汉晋北朝时期虔诚信仰,到唐宋时期信仰更加世俗化、功利化的过程。敦煌大族的佛教信仰及活动也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发展。敦煌佛教经历了汉晋之际初步立足、发展,五凉北朝时期长足发展,唐宋时期繁荣兴盛,达到高潮的几个阶段。佛教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敦煌作为重要的中西交流的中心,正是有了敦煌大族对佛教的信仰和支持,才使敦煌佛教有了不断的发展,敦煌于是成为佛教发展的圣地之—汉宋间,敦煌大族思想文化变迁的轨迹为由儒学独尊,到儒释道兼通,到佛教信仰繁荣的过程。不论如何,敦煌大族的思想始终以儒家文化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