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三陵碑文的文学性及其传播功能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外三陵作为大清皇室的祖陵,其神功圣德碑碑文写的熠熠生辉。三陵共有神功圣德碑六座,碑文六篇,分别是永陵的“肇祖原皇帝碑”、“興祖直皇帝碑”、“景祖翼皇帝碑”、“显祖宣皇帝碑”,福陵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和昭陵的“大清昭陵神功聖德碑”。三陵碑文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它们对于研究清前历史文化和文学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一个值得开掘具有学术意义的空间。考察学界对三陵碑文的研究情况可以见出,截止今天,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大多是一些关于碑体的介绍说明和立碑经过、碑文产生过程的描述,以及对碑文的载录。其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委员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编纂的《奉天通志》金石录卷六中详尽的全篇收录了这六篇碑文,并且做了按注,是目前所见的唯一对三陵碑文比较全面的收录和研究。三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皆出自当时的大家手笔,运思深刻写状如绘,将大清开国帝王的不世功绩熔铸在短短一两千字内。熔古铸今,辞短韵长,可读性和文学成就很高。本文从四个部分对三陵碑文的文学性及其传播价值功能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综述关外三陵的碑文及其载录及研究现状。目前所能查阅到的三陵碑文的载录只有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委员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编纂的《奉天通志》金石录和王晶辰主编的《辽宁碑誌》,这是研究关外三陵碑文的起点和基础。关外三陵碑文的研究现状分为专著和论文两个层面,但并无直接对三陵碑文的研究,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资料、陵寝制度、传播学、墓葬文化等,可为碑文的研究提供佐证和辅助借鉴。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分析并归纳三陵碑文的文学性,这是本论文的重点和主体。论述归纳出三陵碑文的文学性,即突出的传记文学特征、多种修辞的运用;穿插虚构与联想,以及碑文表述的情节性等。第三部分关外三陵碑文文学性的形成原因。首先从宏观的社会发展背景角度,分析碑文文学性形成的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原因;其次,分析了碑文文学性形成的具体原因,包括:碑文纪颂传统的推毂;帝王勒石纪功、万世不朽观念的影响;碑文写作上掺杂文学要素的传统;统治阶级宣传帝王功业的政治要求,以及陵主生平的文学色彩。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关外三陵碑文文学性体现的传播功能。碑文制作的文学特性构成中有很多符合传播规律的要素,从音韵学上分析,碑文押韵且多用上声和开口呼音,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从政治学角度分析,碑文可以威慑臣民,崇高政治;从文学价值分析,文章规制会成为后世样本;从传播价值方面分析,碑文的故事性利于口口相传。
其他文献
“无疾而终”说的是有的老年人在睡梦中未受任何痛苦而安然谢世。  据医学统计资料表明,真正因衰老而寿终者甚为罕见,所谓“无疾”,是因为老年人在生理、免疫、代谢等方面都有特殊性,不少疾病的表现十分隐匿,难以发现。这些特殊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疼痛——多不敏感   疼痛虽然是坏事,却能敦促病人及早就医。老年人由于神经细胞的衰老和功能降低,常常有记忆力减退、痛觉迟钝。如有的老年人患阑尾炎已化脓穿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殖民者的高压政策迫使大量知识分子流亡至关内,他们以切身的流亡体验创作文学作品,且在30年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端木蕻良以其忧郁的特质赋予他的创作以
甩负荷试验是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湖南某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甩负荷试验为基础,介绍了一种机组甩负荷的调试方法,主要论述了试验的项目内容和调试步骤,
期刊
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的湘西,孕育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他们书写湘西,讴歌湘西,让湘西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沈从文作为湘西书写的集大成者,为我们真实地呈现了一个景美、情美,却又
近日,网曝孩子吃诺氟沙星长不高,而药监局表态尚无定论。众多“挺诺”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诺氟沙星吃了没事,而且价格便宜、疗效好;“倒诺”派则搬来“医学理论”,以说明该药不利于幼儿骨骼发育。有些药学专家则表示此药影响小儿骨骼发育的概率非常小,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来自儿科专家和药监部门的建议是,孩子以及老人最好不吃或少吃带“沙星”二字的药物。  针对这样混杂的舆论,广大患儿的家长仍旧不免有些担忧,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明清传奇结构模式中一种特殊化的结构模式,始创于梁辰鱼的《浣纱记》,至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发扬光大,并有所创新,且日臻完美。但是,无论是梁辰鱼,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