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癌的远处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临床上没有针对转移性的乳腺癌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最近的研究发现,黄芩苷,一种从传统中药黄芩中提取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它在多种肿瘤中被证实具有抑癌作用。但是,关于黄芩苷在治疗乳腺癌时的效应以及其内在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黄芩苷是否具有抑制乳腺癌转移的作用以及研究其潜在机制,从而希望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方法:1.体外细胞功能实验中,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黄芩苷对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晶紫实验检测黄芩苷对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无影响。2.进行机制探讨时,采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实验方法,来检测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的标记蛋白以及?-catenin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评价黄芩苷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的影响;感染过表达?-catenin腺病毒后,再次检测上述标记蛋白的表达情况。3.在体内试验中,采用雌性的BALB/c小鼠建立种植转移瘤模型,取出到达终点时间的小鼠的肝脏及肺脏,观察并计数转移灶,免疫荧光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记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对照组和黄芩苷组的?-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发现黄芩苷具有抑制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但是对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另外,通过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记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经黄芩苷处理的细胞,上皮型标记蛋白表达量增加,间质型标记蛋白表达量下降。与此同时,在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中,黄芩苷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atenin基因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感染过表达?-catenin的腺病毒的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里,黄芩苷对其抑制侵袭、迁移的效应将会被逆转。在体内实验中,黄芩苷组的动物肝脏以及肺脏转移灶个数明显较对照组少,并且原位肿瘤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记蛋白vimentin和slug以及?-catenin的表达量也较对照组低。结论:所有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能够有效地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并且抑制乳腺癌转移,其中的内在机制可能是下调?-catenin的表达从而逆转上皮间质转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