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作为幼儿体育的具体化表现形式,对于幼儿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活动组织过程中,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致使幼儿完整的活动体验难以实现。身体现象学关注幼儿身体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体验,旨在以身心统一去实现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本真追求。从身体现象学理论分析视角出发,以幼儿体育活动中身心统一的发展为着眼点,顺着“现象—反思—启示”的研究路径,深入到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现场,观察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身存”状况,并且通过访谈了解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基于此,本文尝试从时间、空间和制度三个维度对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身存”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身存”现状如下:从时间维度来看,幼儿要适应幼儿园统一安排的活动时间,并且在教师执行的标准时间中调适自己的身体节奏,适应教师的节奏,幼儿身体被执行的时间表安排,处于限定的状态;从空间维度来看,幼儿要适应在固定空间中完成户外体育活动,接受教师对活动区域的安排,幼儿身体被圈合在具有一定边界的空间内,处于隔绝的状态;从制度维度来看,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要遵循活动规则的要求,习得动作技能和养成身体习惯,幼儿的诗性身体被知识流水线固定在特定活动区域,处于规范的状态。通过身体现象学的视角反思幼园户外体育活动,发现影响幼儿“身存”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受学科化学校体育课程的影响,当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过于关注社会需求,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幼儿自身需要的满足,致使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现实生活割裂。其二,传统身体观当中所强调的“抑身扬心”依然起作用,老师过于注重幼儿精神层面知识的掌握,幼儿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幼儿身体教育内在价值的遭到了忽视;其三,来自成人文化的压力,成人通过体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式,将成人文化强行灌输给幼儿,致使幼儿文化处于成人文化的压制状态,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身体现象学的理论视角下探寻幼儿体育发展路径:首先,将学科化体育课程发展与幼儿经验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寻求制度化活动时空与幼儿“身存”的平衡;最后,应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师幼间的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