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教育研究表明:在正式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学生已经从生活经验和实践中获取了一些模糊的、非科学的概念,并在这些概念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学生是带着先前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观念进入科学课堂的,这些观念长久的存在在其头脑中,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我们称之为“前概念”。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概念,我们就要探查学生相关的前概念,并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头脑中模糊的、错误的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这一过程就是“概念转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认识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概念转化策略在初中“物态变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阶段,以七年级学生要学习的“物态变化”相关概念为对象,通过问卷探查学生的前概念,分析七年级学生“物态变化”前概念的来源,然后确定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中《熔化与凝固》和《汽化与液化》两节为教学内容,在实验班采用概念转化策略进行教学,在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通过比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发现合作学习策略、探究实验策略和实验演示策略对促进学生“物态变化”概念转变的有显著效果的。通过实践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和启示:学生前概念的真实存在的,并且前概念对学生概念学习有重要影响;能否引发认知冲突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关键;多种概念转化策略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合作学习策略、探究实验策略和实验演示策略适用于初中“物态变化”相关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