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对在相同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种植的2个超高产(紧凑型)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2个普通(平展型)品种——通吉100、长城799共4个品种产量形成的生理过程和源库协调机制,以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源库”调节手段与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试验历时2年,于2005-2006年分别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和桦甸红石乡进行。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密度以该品种最佳密度为准。从苗期开始,每20天1次调查玉米的形态指标、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并测定叶绿素含量;在主要生育时期测定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情况;从灌浆期开始每6天测定籽粒鲜(干)重、体积和灌浆速率;同时每5天测定胚乳细胞的动态增殖和淀粉的含量;玉米收获后进行考种测产。结果表明:1.4个品种中,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产量和经济系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产量和经济系数顺序为:先玉335>郑单958>长城799>通吉100;2个超高产品种之间的经济系数在0.05水平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不显著;2个普通品种在0.05水平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不显著。但是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之间的经济系数在0.01和0.05水平差异都显著。2.灌浆速率和灌浆过程持续天数均与粒重呈显著相关,实验结果显示超高产品种先玉335与郑单958的高值持续期分别为56d和48d,而长城799与通吉100的高值持续期均为39d。表明超高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其籽粒灌浆速率高值持续期较长,灌浆持续天数和灌浆速率对粒重起决定性作用。3.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与粒重的关系。增殖动态用Richards曲线方程拟合,不同品种间胚乳细胞数目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通吉100>长城799;而粒重则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长城799>通吉100。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同一品种粒重主要与胚乳细胞数有关,胚乳细胞数目、单个细胞重量与粒重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胚乳细胞数对粒重影响最大,单个胚乳细胞重次之;而不同品种间粒重除了决定于胚乳细胞数和单个细胞重外,还决定于物质的充实状况。4.群体条件下超高产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高于普通品种,但是叶面积指数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提高粒叶比。适宜的叶面积指数,才能协调群体花后源库关系实现高产,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988**)。先玉335和郑单958吐丝期和成熟期LAI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正相关,其中与产量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LAI、光合势与4个品种产量及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百粒重相关性不大。5.4个品种粒叶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先玉335>郑单958>长城799>通吉100。先玉335和郑单958的粒叶比分别为0.137和0.128,较高的粒叶比是现代超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先玉335和通吉100粒叶比差异极显著(p≤0.01);4个品种茎鞘物质输出率差异极显著(p≤0.01),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先玉335<郑单958<长城799<通吉100。先玉335的茎鞘物质输出率最小;而通吉100茎鞘物质输出率最大,茎鞘物质输出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负相关,但与产量的负相关性最明显,其中通吉100相关系数达(-0.8878**)长城799相关系数达(-0.7869*)。6.粒重与籽粒最大体积和充实度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粒重起主要作用的是籽粒充实度,PX→Y=0.5872;其次是籽粒最大体积,PX→Y=0.463。普通品种的充实度小,而且群体叶面积指数衰减速率大,长城799在乳熟至灌浆期和成熟至蜡熟期衰减速率达-0.057LAI/d;通吉100在蜡熟至乳熟期衰减速率达-0.06LAI/d。高产品种叶面积指数衰减的速率较小。正因为普通品种长城799和通吉100最大叶面积指数小,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速率大,造成后期源供应不足。本试验条件下,在源库关系上比较先玉335和郑单958属较典型的源库互作型;而长城799和通吉100源限制型。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主要与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粒叶比、茎鞘物质输出率低、胚乳细胞数目多、籽粒灌浆速率高值持续期长、群体叶面积指数高、花后总光合势大有关。粒叶比是衡量源库是否协调的一种数量化表示法,即高粒叶比具有强源畅流的作用,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范围内,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粒叶比,有利于获得高产。本研究项目的完成,为玉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主攻方向及合理组装等有关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寻求一条适合于吉林省玉米超高产的种植之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