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信标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分析科学工作者为了适应生命科学的发展要求,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光学或者电化学检测DNA的方法。本论文将分子信标与光敏反应、电化学反应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研究了电沉积法固定电化学发光试剂Ru(bpy)32+于电极表面的可行性和利用该电极制备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可行性。全文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如下:(1)绪论部分,对DNA的结构及常见的检测方法,分子信标的含义及检测原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电化学发光原理及其应用,Ru(bpy)32+电化学发光原理。(2)首先对基于分子信标的光致电化学新型DNA传感器中所必须的单线态氧电化学捕获探针进行了选择研究。研究了一系列活性氧清除剂(芦丁、多巴胺、肾上腺素、异烟肼、抗坏血酸等)捕获亚甲基蓝光敏产生的单线态氧前后电化学性质的变化,发现芦丁和多巴胺可以与光敏产生的单线态氧反应,且在反应之后芦丁和多巴胺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峰电流有明显的降低。本章中对光敏反应中产生的活性氧的种类进行了判定;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磷酸缓冲溶液的p H=7,芦丁浓度为1×10-5 mol/L,亚甲基蓝浓度为1×10-6 mol/L时,芦丁捕获单线态氧的效果最佳。(3)构建了一种基于荧光分子标记的分子信标光致电化学新型DNA传感器。此方法中首先将亚甲基蓝标记的分子信标探针和多巴胺同时固定在金电极表面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上;与目标DNA结合前,分子信标上的亚甲基蓝的荧光被金纳米粒子猝灭;与目标DNA结合后,分子信标打开,亚甲基蓝荧光恢复,在光照作用下与溶解氧分子作用产生单线态氧,单线态氧与多巴胺反应;以多巴胺的电化学响应信号传感分子信标探针构象变化,从而对溶液中的目标DNA进行检测。此方法成功用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基因组DNA的检测中。此外我们还对该传感器的特异性进行了检测。(4)介绍了一种操作简便、容易控制的制备二氧化硅复合膜的方法,及其在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中的应用。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壳聚糖-金纳米粒子-Ru(bpy)32+-二氧化硅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法、电化学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该复合膜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以草酸根离子为测定对象,对该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分析特性进行了考察。
其他文献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磁性纳米粒子展现了特殊的光、电、磁、催化等特性并且在磁响应装置、生物标记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分子磁体领域中,对磁性纳米粒子尤
目的:研究分析小细胞肺癌分期和预后评价中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对23例病例开展分析探讨,患者的经典分期为局限期和
目的:探究临床上在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的过程中,将腹腔镜技术与胆道镜微创保胆手术相结合的效果.方法:抽选60例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结石嵌顿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肌瘤临床使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对42例患者进行分析,分成了观察组和参照组,均有21例.参照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止血调节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3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
论文设计合成了不同电子和位阻结构的β-二亚胺配体L1-L4。四个配体用正丁基锂脱去质子后,与1,2-二甲氧乙烷溴化镍[(DME)NiBr2]反应得到镍溴配合物1-4。配合物2在固态下是以溴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CT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课题客观分析对象为笔者单位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计100例,同期收集老年非脑出血患者为参考对象,共计50例,予以
目的:研究分析探析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与活检病理诊断早期宫颈癌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对2750例宫颈癌筛查女性进行分析,探究组有2500例,参考组有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本资料为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2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