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并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将我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全面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号召全党上下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抓紧抓好。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使得党内教育,尤其是其中的干部教育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干部教育的内容、方式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共产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给旧中国以及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血的教训,但这场反侵略的举国战争也成为改写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转折点。八年的浴血奋战,让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的牺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亿万同胞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不惜流血牺牲,用血肉之躯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开辟这条新道路的领导者。尚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也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将近代以来灾难频仍的旧中国引领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前线进行战斗的同时,为了提高战斗力,为后期的新中国建设储备人才资源,抗战的大后方——根据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干部培训工作。这一时期山东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它展现了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下,我党进行干部教育的辉煌成就:培养了大批干部,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现有干部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它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储备了优秀的人才,也为今后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积聚了力量。因此,对山东根据地干部教育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针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展开讨论,初步重现抗日战争时期干部教育的全貌,并对此展开论述,力求揭示当时干部教育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以及由此构建的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加深理解对山东抗日根据地乃至全国干部教育的认识,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其规律、特点,深化山东抗日根据地自身的发展及党的历史成长过程,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服务。本文分为四大部分,从抗战时期开展干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从全局展开分析论述,深入剖析干部教育实施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中共中央颁布的相关政策。再进一步全面展开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干部教育的论述,其中主要分三大方向:即根据地概况,山东根据地注重干部教育的原因以及山东根据地干部教育的历程和相应措施。文章至此已将干部教育的背景论述完毕。之后本文将重点剖析山东抗日根据地干部教育的特点。从教育制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六大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文章的最后总结了干部教育的意义、经验以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