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以两性聚氨酯(APU)为模型聚合物,构建了生物膜模型体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APU、脂质体/APU复合体系.并通过动态光散射、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及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复合体系的组装行为.主要考察了向APU的盐酸水溶液中逐渐加入SDS的盐酸溶液时,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APU与SDS的组装模型,并考察了APU分子链上电荷密度、APU浓度、pH值、小分子盐以及少量的乙醇对复合体系组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向APU的盐酸溶液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溶液时,SDS与表面带正电荷的APU胶束间易发生静电相互作用、疏水性聚集及SDS在APU胶束表面的有序组装.随着SDS浓度的增大,复合体系发生由最初澄清到产生沉淀,而后沉淀又溶解的一系列变化.SDS在APU胶束表面聚集的临界聚集浓度(cac)远小于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只有SDS的浓度高于cac时,两胶束间才能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当SDS达到一定浓度时,SDS/APU间能形成的完善APU胶束外包有SDS双分子层的复合胶束结构.另外,该文对脂质体/APU胶束及磷脂/APU间的组装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APU胶束通过静电、疏水等与局部带电的磷脂双层膜能发生吸附和融合等相互作用,形成"复合胶束",使得脂质体的有序结构遭到破坏,表现为紫外吸收峰的红移.APU胶束与脂质体间的复合行为与二者的比例有很大关系,且与APU与磷脂分子间的组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