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合HCC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uPAR与H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2.研究uPAR在两种不同转移能力的HCC细胞系Hep-3B(弱转移能力)和SMMC-7721(强转移能力)中的表达,结合两种HCC细胞系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别,探讨uPAR与HCC细胞系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关系。3.研究HCC细胞系SMMC-7721中uPAR+细胞和uPAR-细胞的体外及体内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别,进一步探讨uPAR的表达对HCC细胞的体内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HCC及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uPAR的表达,分析其与HCC的临床病理分级、包膜侵犯、门脉癌栓、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2.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CC细胞系Hep-3B和SMMC-7721中uPAR的表达,通过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别。3.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SMMC-7721中分选出uPAR阳性细胞(uPAR+)及阴性细胞(uPAR-),再通过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比较uPAR+组和uPAR-组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别,并通过裸鼠体内成瘤及转移模型来比较uPAR+组和uPAR-组的体内侵袭转移能力差别。结果1.uPAR在HCC中呈高表达,而在相应的癌旁及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则明显减弱。uPAR的表达和包膜侵犯、门脉癌栓密切相关(P<0.01),并临床病理分级相关,随着HCC分化的降低,uPAR的表达呈逐步增高的趋势;而与肿瘤大小、肝硬变程度、性别、肝功能、AFP、HBsAg等因素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2.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uPAR在HCC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ep-3B中的表达(P<0.01),表达率分别为45.5%和0.05%。体外Boyden小室侵袭实验发现,SMMC-7721的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强于Hep-3B(P<0.01)。3.从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分选出来的uPAR+组较uPAR-组在Boyden小室侵袭实验中表现出更强的体外侵袭能力(P<0.01);通过裸鼠体内成瘤及转移实验,uPAR+组较uPAR-组有着更强的体内成瘤和侵袭转移能力(P<0.01)。结论1.uPAR在H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提示uPAR的表达是HCC的重要特征;uPAR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分级、包膜侵犯、门脉癌栓密切相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提示uPAR的表达与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uPAR可以作为HCC预后的有效指标。2.uPAR在具有强转移能力的HCC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弱转移能力的HCC细胞系Hep-3B中的表达,提示uPAR的表达是强转移能力的HCC细胞系的重要特征;体外侵袭实验证实SMMC-7721较Hep-3B有着更强的体外侵袭能力,初步说明uPAR的表达与HCC细胞株的体外侵袭能力有关。3.从强转移能力的HCC细胞系SMMC-7721中分选出来的uPAR+组较uPAR-组在Boyden小室侵袭实验中也表现出更强的体外侵袭能力,进一步说明了uPAR的表达赋予了HCC细胞更强的体外侵袭能力;裸鼠体内成瘤及转移实验发现uPAR+组较uPAR-组有着更强的体内成瘤和侵袭转移能力,提示uPAR的表达增强了HCC细胞在体内的成瘤和侵袭转移能力。uPAR可望成为肝癌治疗及抗肿瘤转移复发的新标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