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刚架拱桥的技术改造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江苏省无锡市的金匮桥加固为工程背景,结合桥况检查、静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认为该桥发生严重病害,承载能力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拱脚发生了高达L/847的水平变位.因此,本文以拱脚水平变位为着眼点,结合锚杆的应用特点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将锚杆应用于桥梁下部结构加同,有效控制拱脚位移并提高其水平抗推能力的新方法.金匮桥的现场外观检查表明,其拱脚水平位移、拱顶下垂、主拱肋跨中开裂、拱脚发生转动并从拱座中拔出、短斜撑上端严重开裂、横隔板开裂.静载试验表明,该桥的横向刚度较弱,短斜撑上端裂缝截面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己接近破坏阶段,为局部危险构件,承载能力大幅下降.按照金匮桥在原设计状态、病害状态和改造后的加固状态3种工况,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拱结构在拱脚水平位移情况下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将计算结果与桥况检查和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桥梁病害的根本原因是拱脚发生了较大的水平变位.由于大跨径刚架拱桥的拱脚变位往往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而且恒载作用引起的地基土压密是拱脚变位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大跨径刚架拱桥,应当充分考虑由于地基压密等引起的支座长期变位影响,并根据最终位移量计算构件截面的附加内力.由于锚杆的倾角一般为13°~45°,所以其水平分力较大,在拱桥的基础加固中可以用来平衡拱脚的水平力.本文借鉴房屋建筑基坑支护中锚杆的应用经验,以有效控制拱脚水平位移并从根本上解决该类刚架拱桥病害为着眼点,研究了将锚杆应用于桥梁基础加固的新方法,提出了锚杆在桥梁抗推体系中的应用方法和设计建议.锚杆基础的施工工艺在房屋建筑基坑的支护中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桥梁基础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少见,所以,其工艺的可靠性、可行性、合理性和耐久性还必须经过科学试验和实践论证.
其他文献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将其应用于桥梁结构,能够解决普通混凝土桥梁自重大、徐变效应大、长期荷载作用下严重下
矿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修复是非常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以广西河池市环江县重金属污染土壤和铅锌尾矿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改良剂及改良剂组合,同时配合种植牧草,考
在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诸多因素中,钢筋锈蚀最为重要。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机理、锈蚀速率以及锈蚀构件力学性能退化已经成为目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在
现代隔震技术发展迅速,双滑动面摩擦摆(DFPS)隔震系统是其中一种有效的隔震技术。自从Zayas在1985年提出FPS的概念和初步模型后,很多国内外专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并广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而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发展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则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显然
结构损伤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结构损伤会引起结构内部的几何、物理性质偏离设计状态从而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同时也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通过模态分析方法能
该文采用试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用体外预应力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与粘钢法加固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结论,并对体外预应力法加
弹性薄板广泛应用于工程各领域,因此研究弹性薄板动力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在现有的各种解法中除差分法、能量法、有限元法、集中质量法等近似方法外,各种理
历史上,在大的、复杂的工程建设中,当由于地下水和不稳定土层出现而造成险情时,人工地层冻结(Artifical Ground Freezing)技术曾经是唯一的解决策略.人工地层冻结技术被用于
虚拟现实(VR)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图形的实时生成是虚拟现实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文主要研究多细节层次模型的自动生成算法,以及应用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