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化过程中的林权变动与乡村自然环境(1949-1965)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k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合理的林权制度对保护和利用好森林资源,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维护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1949年以来,中国林权制度的变动对森林资源的变化,进而对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直接、关键的影响。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1949年前大部分是荒山秃岭,人为破坏不断,水土流失严重。为改变生态现状、改善农民生活,该地开始封山造林、治山治水。与此同时进行的是林权制度改革。但林权变动频繁,农民私有林权变动最大。这对生态环境和农民生计产生了深刻影响。土改分山林时,农民拥有私有林权,林权政策绩效较高,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农民生计有所解决。初级社时,农民以土地入社,仍拥有荒山、林地所有权,但经营权归社所有,收益按比例分配;林权归社所有,根据评工记分平均分配收益。高级社时实行“折价入社、统一经营”,农民的土地全部入社不再作股分益,山权名存实亡,成片林木折价入社,新造林归社所有,农民的林权丧失。这造成林木破坏、水土流失,民需木材紧张。在此之前,零星树木仍归个人所有。“大跃进”后,林权制度被打乱,并频繁变动,“公不公、私不私”造成“公地悲剧”。林木被随意平调,造林规模大成绩小,毁林现象不断发生,甚至一度引起杀伐运动。民需木材也一直短缺,扒山皮刨草根现象并未消失。“六十条”、“十二条”、“林业十八条”的出台和1963年进行的林木确权发证,力图改变权属不明的状况,以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国家和农民用材需求。但其中问题很多,未能完全解决林权问题。通过对集体化过程中林权变动和乡村自然环境关系的史实考察可知,林权明晰,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对较高;林权不明,其效益反而降低,乱砍滥伐不断、水土流失加重、国家和民需木材短缺。所以,明晰林权,重视发挥农民在营林中的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治本之策。而这需要在价值取向和观念上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生态文明之路。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观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股骨颈前倾角的变化,分析研究其发展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DDH患儿,有完整股骨颈前倾角三维CT
风险敞口是指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风险的不可控性等客观因素,银行所采取的抵消风险的措施不可能完全将所有的风险抵消掉,那些未能被抵消掉的风险。换句话说,银行金融资产暴
本文根据GB/T5413.3-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脂肪的测定>的分析原理,将操作过程作了改进,使乳粉中脂肪的测定更简便、快速.
当代初中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的应试性、求全性和偏向性等问题,自2010年以来,“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研
英语正成为中国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园开始到研究生学习,甚至课外学习,英语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虽然那么多人学英语,但学的好的人所占比例却非常
吉林滑冰馆屋盖采用预应力双层悬索结构。本文介绍这种新型结构的形式和主要构造,介绍预应力双层索系的静力和动力计算方法以及模型试验结果,并提供主要的设计计算数据。 Th
针对当前粮食安全的现状,指出了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紧迫性,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水资源、农民收入与负担、科技投入等因素,并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和保
随着普适计算、无线传感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也呈井喷式发展,移动设备定位是其中的关键。室外环境中,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美国GPS (Global Pos
自找妨害曾是阻却受害者请求权的独立抗辩事由。然而,此种"全有或全无"的裁判遮蔽自找妨害案件的形态,造成救济方式的僵化和经济效率低下。比较法上,除美国因公共政策考虑而
江浙两省坐落于我国东海之滨,在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方面占有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其海洋渔业的发展,江浙两省海洋渔业发展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