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各国对污水处理的重视,污水的处理率和处理量近年来不断攀升,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法具有技术成熟,处理效果良好等特点,但是应用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处理副产物-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及有机物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果处置不当会引起环境的二次污染。目前的污泥的处置技术都无法达到经济性、实用性和环境安全性的和谐统一,而且随着世界各国法律法规对污泥处置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实现污泥源头减量化从而减少后续处置和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新课题。本论文在考察以前和现有的污泥减量化技术工艺研究的成果上,将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基础改良的OSA 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解偶联池的运行参数包括解偶联池中的污泥浓度(MLSSj)、污泥在解偶联池的停留时间(tj)、解偶联池的温度(Tj),研究表明在OSA 能量解偶联污水处理系统中,提高曝气池与解偶联池ORP 之间的差值(△ORP)可以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泥产率。解偶联池ORP 随着解偶联池运行参数而发生变化, 并存在以下关系:ORP=397.2-37.92-22.1tj-3.4Tj+1.88 MLSSj. Tj。在曝气池ORP 相对稳定在+300mvd的情况下,曝气池与解偶联池ORP 的差值△ORP 与表观产率系数Yobs 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Yobs=-0.0028ΔORP+1.529。将两线性方程整合后,发现即得到解偶联池运行参数与减量工艺Yobs 之间的关系:Yobs=1.8-0.106MLSSj-0.062tj-0.009Tj+0.0015 tj. Tj 试验还对有机负荷对污泥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OSA 工艺在进水有机物浓度小于1000mg/L 下同样具有减量效果,但是随着进水COD 浓度的提高减量效果逐渐下降。当污泥负荷由0.52 g COD/ g VSS.d-1提高到1.01 g COD/ g VSS.d-1时,与参比工艺相比OSA 工艺污泥产率降低幅度由53%下降到48%。在进行污泥减量效果考察的同时,试验还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OSA 工艺污泥产率的降低并未影响到COD 的去处效果,甚至减量工艺的COD 去除率要略高于参比工艺。随着OSA 工艺的污泥合成产率的降低,污泥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也不断增长,这又促使污泥的表观产率进一步降低,使污泥产量下降。在同样的进水有机物浓度下,OSA 工艺比普通活性污泥工艺需要更小的水力停留时间,表明了OSA 工艺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