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肝癌患者行能谱CT成像扫描并获得碘含量、水含量、能谱曲线斜率等多参数定量测定,探讨能谱CT成像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收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在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时间段内,行能谱CT成像扫描并通过病理证实肝癌病人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7~72岁,平均58岁。34例患者中肝细胞癌20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14例。入选标准:①肝脏单发病灶,直径约2cm~6cm;②病灶内无坏死、出血;③无碘造影剂过敏史及其它禁忌证;④能谱检查前没有接受过任何临床抗肿瘤治疗;⑤病理信息完整。所有患者采用美国GE Discovery750 HDCT的宝石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技术,所有患者的扫描模式均包括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扫描,在此之中平扫、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应用常规模式扫描,动脉期进行能谱模式下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所使用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ml)1.2mg/kg使用高压注射器从外周静脉射注入人体,射入流速为3.0ml/s;X线管旋转时间0.5s/周,准直器宽度40mm,扫描层厚及层间隔统一5mm,自动毫安,80~140kVp瞬间切换,另对比剂启动注射后28s做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对比剂启动注射入50、120s扫描。在做能谱CT检查前所有患者均签写知情协议书。 扫描完成后,使用动脉期获取的初始数据拆分重建为层厚0.625mm,并将获得的单能图像传输到Aw4.4工作台。启动GSI viewer软件分析处理,找到肿块实质部分,选取3个不同的层面的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ROI面积为20~45mm,尽可能避开大血管。测量ROI碘含量、水含量、正常肝脏组织及腹主动脉的碘含量,后分别计算求得每位患者3个不同的层面的相同大小ROI的平均值。计算标准化碘含量NIC=动脉期增强碘含量/腹主动脉的碘含量。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CT(40Kev)-CT(100Kev)/60Kev。根据病理结果将34例患者分为肝细胞癌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两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肝细胞癌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碘含量、水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碘含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能谱CT成像获得的动脉期碘含量、水含量、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碘含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肝细胞癌的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后碘含量分别为(12.84±2.38)100ug/cm3、(1.58±0.24)、(0.15±0.05)100ug/cm3;然而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分别为(10.71±3.01)100ug/cm3、(1.34±0.32)、(0.12±0.34)100ug/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水含量分别为(1041.05±6.47)、(1038.74±8.54)m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细胞癌的能谱曲线斜率及碘含量大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结果说明能谱CT成像及多参数分析,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