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并结合HBV DNA定量、免疫学指标等实验室结果,初步探讨中医证型与各项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15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及HBV DNA定量、免疫学指标等实验室相关指标。将各项观察指标录入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并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中医证型分布特点采用频数描述方法进行归纳、统计,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检验水平为a=0.05,从而科学地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血瘀阻络。其中,HBeAg阳性患者的中医证型频数分布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血瘀阻络;而HBeAg阴性患者的中医证型频数分布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中阻>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血瘀阻络。2.中医证型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当DNA复制在<5.0×102拷贝/ml及5.0×102≤-<104拷贝/ml范围时,湿热中阻型的频数低于其余五个证型;当DNA复制在104≤-<106拷贝/m1及≥106拷贝/ml范围时,湿热中阻型的频数高于其余五个证型,而其余五个证型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提示湿热中阻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毒复制呈活跃状态的情况。3.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1)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定量的关系:湿热中阻型患者的CD4+定量低于其余证型,而且更容易出现CD4+定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湿热中阻型患者的CD4+/CD8+(?)氐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虚湿盛型。(2)中医证型与免疫球蛋白定量的关系:湿热中阻型患者的IgG定量明显高于其余证型,而且更容易出现IgG定量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血瘀阻络型患者的IgA定量低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型。(3)中医证型与补体定量的关系:湿热中阻型患者的C3定量低于其余证型,而且更容易出现C3定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肝肾阴虚型患者的C4定量低于其余证型,而且更容易出现C4定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脾虚湿盛型患者的CH50定量明显低于其余证型,而且更容易出现CHH50定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4.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免疫学指标的比较:(1) HBeAg阳性患者的CD4+定量及CD4+/CD8+低于HBeAg阴性患者,CD8+定量高于HBeAg阴性患者,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之间的免疫球蛋白定量、补体定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其特点;各中医证型与HBV DNA复制及免疫学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