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研究及其防治药剂和增效助剂筛选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属禾本科、山羊草属,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由于其繁殖迅速、易于传播、适应性强,对我国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并且节节麦作为与小麦遗传背景极为相近的一种禾本科杂草,其对大多数除草剂都有较强的耐药性,药剂选择性差,化学防治困难。目前,生产上主要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但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甲基二磺隆对节节麦防治效果越来越差。本论文以山东、河南两地节节麦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从靶标抗性和代谢(非靶标)抗性方面研究了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机制,并且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明确了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异丙隆等11种除草剂的敏感性,探究了不同助剂对甲基二磺隆、异丙隆的增效作用及其最适配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整株水平上,首先通过单剂量法(15.7g a.i./hm~2)鉴定了45个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敏感性,其中敏感种群5个(17-SD-05、18-HN-24等),其余40个种群(18-HN-01、18-HN-03等)对甲基二磺隆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采用整株-剂量响应法对15个种群进行了甲基二磺隆抗性水平测定。结果表明,15个种群对甲基二磺隆均产生了不同程度抗性,与敏感种群17-SD-40比较,抗性倍数在2.6-9.1倍之间,其中,17-HN-04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最高。2.选取4个代表性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进行了ALS基因序列比对,研究表明,4个节节麦抗性种群均未发现可导致杂草抗药性的ALS特定位点氨基酸突变;继而进行了靶标酶ALS离体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抗性水平最高的17-HN-04种群与敏感种群ALS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所测定的抗性种群不存在靶标突变引起的抗性。3.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的代谢抗性研究表明,17-HN-04种群具有更高的GSTs酶活性,其GSTs酶活力最高为同期对照的1.62倍,而敏感性种群17-SD-40的GSTs活性最高为同期对照的1.28倍,另外,GSTs抑制剂(NBD-Cl)预处理可显著增加17-HN-04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敏感性,甲基二磺隆对节节麦植株的GR50较之药剂单独使用下降了25.78%。P450s活性测定表明,P450s抑制剂马拉硫磷可以增强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敏感性,施加马拉硫磷后17-HN-04抗性种群GR50下降了37.92%,17-SD-40敏感种群的GR50下降了20.12%,表明17-HN-04种群存在较高的P450s代谢活性。4.通过LC-MS/MS测定了抗性和敏感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吸收与代谢差异。检测结果表明,两个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吸收量无明显差异,甲基二磺隆在17-HN-04抗性种群中的代谢率远高于17-SD-40敏感种群,并且加入马拉硫磷后,17-HN-04抗性种群的代谢速率在第1、2d分别降低了35.84%、32.47%。以上结果表明,P450s、GSTs介导的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代谢增强是17-HN-04种群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5.通过室内盆栽法评价节节麦对11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仅甲基二磺隆、异丙隆在供试剂量下对节节麦有较高活性,田间推荐剂量下两种药剂对各节节麦种群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65.83%-78.03%、69.18%-87.27%,炔草酯等其它9种除草剂对节节麦敏感性较低或防治几乎无效。表明除异丙隆外,目前尚未有更好的替代甲基二磺隆的药剂。6.进一步研究了节节麦不同叶龄对甲基二磺隆、异丙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节节麦4叶期施药较之2-3叶期施药,甲基二磺隆(15g a.i./hm~2)对节节麦的鲜重抑制率下降了30.81%,异丙隆(1300g a.i./hm~2)对节节麦的鲜重抑制率下降了43.92%。7.为筛选对甲基二磺隆和异丙隆具有增效作用的助剂,本研究分析比较15种不同助剂对甲基二磺隆、异丙隆的增效作用,并且明确其最适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对甲基二磺隆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助剂为乙基和甲基酯植物油、有机硅408,其最适用量分别为喷液量的0.5%和0.1%(体积比),两种助剂分别增效15.21%和26.52%;对异丙隆有显著增效作用的助剂为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聚醚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乙基和甲基酯植物油三种助剂,其最适用量分别为喷液量的0.1%、0.05%和0.25%(体积比),三种助剂分别增效26.24%、21.8%、25.99%。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0d,甲基二磺隆、异丙隆添加助剂后对节节麦的防效都有明显提高,其中乙基和甲基酯植物油助剂对两种药剂的增效作用都较高,其鲜重防效分别增加15.1%-18.9%、24.6%-27.5%。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河南、山东部分地区麦田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揭示了抗性种群17-HN-04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与靶标ALS无明显关联,其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机制包含代谢酶GSTs,P450s的共同作用。本研究评价了节节麦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以及不同助剂对甲基二磺隆、异丙隆的增效作用,并明确了施药适期,为小麦田节节麦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和直播方式对直播早籼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耐冷品种五丰优623、湘早籼6号和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株两优819为供试品种,设置早播处理(3月21日,S)、正常播种处理(4月5日,CK)两个不同播期和水直播、湿直播、旱直播3个不同直播方式进行大田试验,系统研究不同播期和直播方式对早籼稻产量、出苗率、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稻田杂草发生、抗倒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载光声、光热材料黑色素(Melanin),化疗药物紫杉醇(PTX)以及相变材料全氟丙烷(perfluoropentane,PFP)的多功能诊疗纳米粒(PTX-MEL-PFP-NPs),检测其光学、超声、光热效应以及生物安全性;观察PTX-MEL-PFP-NPs在体外增强超声、光声成像的效果,探讨其作为双模态造影剂的可行性;观察PTX-MEL-PFP-NPs在体外药物控释性能及光热
随着“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平台”+“个人”用工模式孕育出了更加灵活、多元化的工作岗位,重塑了劳动关系,加剧了劳动关系的非标准化,对劳动关系的稳定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大量劳动者蜂拥加入“共享经济”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引发新模式下的用工法律关系难题。不仅仅是“平台”与“个人”间法律关系的问题,二者法律关系认定上的不一致性,导致网约工权益保障问题凸显。我国学者对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而目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员工在这种高竞争意识下承受着很大压力,严重影响员工心理健康。一些员工出现长期的身心疲惫、职业倦怠、作效率低下,基层员工的创造力大大降低。而监狱企业作为特殊的国有企业其生产员工全部来自在监狱关押的服刑人员,服刑人员面临着来自封闭环境、家庭疏离、生产劳动等多个方面的压力,一些人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特别容易引发拒绝劳动、精神高度敏感、自伤自
研究目的:1评估口腔癌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2口腔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3.口腔癌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口腔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颊癌,口底癌)患者。其中男性77例,女性67例。舌癌56例,口底癌39例,牙龈癌28例,颊癌21例。肿瘤Ⅰ期39例,Ⅱ期41例,
研究目的: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不良体姿和身体素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且目前针对小学生不良体姿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套针对小学生的体姿矫正操,对小学生进行运动干预,观察其对改善小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和身体素质的效果。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实验(海淀)小学3-4年级255名自愿参与的小学生进行身体姿态和身体素质测量。筛选出有探颈、高低肩、驼背、骨盆倾斜、脊柱弯曲中三种或三种
本研究利用来自福建平和的‘红肉蜜柚’、‘三红蜜柚’、‘黄金蜜柚’和‘红绵蜜柚’4个彩色蜜柚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在四川地区的引种适应性表现进行调查和分析。对‘红肉蜜柚’和‘三红蜜柚’在四川省6个引种地区与其在原产地福建省平和县的果实品质差异做了较全面的比较,同时结合引种表现,对引进彩色蜜柚的适宜砧木、适宜套袋期和采收期、覆盖反光膜、喷施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叶面肥、环割等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做了详细的研究。经
研究目的:随着“网球进校园”和“中考体育”新增网球项目等政策的推行,网球将作为体育课程在更多的中小学校园里开展,届时将需要大量的理论做支撑。小学期间人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学生体质变化明显。学校体育课程在此阶段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故应在各项素质发育敏感期,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网球特色小学与普通小学学生的体质变化,对比分析其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相关指标,探索校园网球对小
本文基于多因子选股模型,通过计算机量化处理详细分析上市公司的部分财务指标和市场交易数据,并结合统计检验的方法,以求帮助投资者找出最具投资价值的股票组合。首先介绍了量化投资的一些相关知识,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等。然后介绍了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多因子选股模型的分类,以及策略模型中的一些概念等。接着建立了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得到一个综合评分模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根据经济逻
苦瓜在连年单一种植模式下,引起枯萎病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在土壤中逐渐蓄积,且以各种方式越冬存活,最终造成极具毁灭性的苦瓜枯萎病积年流行。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控制该病害与化学农药防治手段相比,对土壤的破坏力更小,也更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植物根际土壤中蕴含着种类多样、数量广大的微生物资源,其中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占比仅少于土壤细菌含量,健康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