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毒素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两种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逐渐成为人类关注的两个热点,食品安全的监管至关重要。避免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摄入是改善人类身体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水溶性较好的真菌毒素,容易出现在水和食物中,动物会因为误食含有DON的饲料而发生中毒。当人或动物摄入过量的DON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头晕、发热等急性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DON也被称为“呕吐毒素”。因此解决食品和水源中含DON的问题迫在眉睫。根据欧盟委员会第574/2011号法规,农场动物的监管饲料中DON的限值为5 mg/kg,在谷类食物中DON的限值为1.25 mg/kg。目前,常规检测DON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阵列传感器、荧光免疫分析(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拉曼系统传感器(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电化学沉淀法等,但这些方法的缺点是:仪器昂贵、仪器操作繁琐、实验耗时长、成本高。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低成本、操作简便的检测DON的方法。本论文主要是基于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体外筛选获得与DON特异结合的核酸适配体,并建立两种快速检测DON的方法(互补链竞争法和荧光猝灭法)。首先,以DON作为靶标,利用Sepharose 6B免疫亲和材料作为介质,经过8轮严苛筛选,获得能够结合DON的核酸适配体;其次通过酶联寡聚核苷酸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Oligonucleotide assay,ELONA)对克隆、测序后挑选出的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亲和力进行验证;然后建立基于互补链竞争法以及荧光猝灭法两种定量检测方法,并分别用商业化试剂盒和荧光猝灭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最后利用分子模拟对接技术研究特异核酸适配体与DON之间的互作模式。本论文通过体外SELEX筛选、克隆、测序获得了与DON特异结合的两条核酸适配体DON-A15和DON-A16,首先将这两条核酸适配体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其吉布斯自由能(d G)分别为-11.53 kal/mol和-10.93 kal/mol。其次用ELONA法对DON-A15和DON-A16两条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灵敏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核酸适配体DON-A16结合DON的能力更强,可用于后续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研究基于DON-A16建立了互补链竞争检测法,以DON-A16的互补链DON-A16 com作为识别元件,利用DON-A16 com与靶标竞争与DON-A16结合的特性,研究竞争前后吸光度值(OD450 nm)的变化。经过一系列条件优化,该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488 ng/m L,线性方程为:y=-0.0063x+0.5528,R~2=0.9795。此外,本论文还基于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可以非特异性吸附核酸适配体,但不能竞争吸附与DON结合的核酸适配体,以FAM标记的DON-A16作为识别探针,建立了荧光猝灭检测方法,实验条件优化后,DON的最低检测限为200 ng/m L,线性方程为:y=-70.553x+81.731,R~2=0.985,总检测时间为3 h。为了验证所建立的荧光猝灭检测方法是否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本论文还利用商业化的DON-ELISA试剂盒和本论文建立的荧光猝灭法,分别研究了DON在不同样品(燕麦、小麦面、玉米)中的回收率,结果显示,本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在84%-93%之间,受复杂样品中基质的影响较小、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最后本论文利用分子模拟对接,研究了DON-A16和DON复合物的结构及主要的结合位点,并构建了DON-A16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这为详细解析适配体与靶标的结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我国煤层气储层具有高储存量,低渗透性的特点。为了研究静电场作用对煤样吸附/解吸的抑制与促进机理,探寻煤层增透技术,搭建了静电场煤瓦斯吸附/解吸实验平台,测定了不同静电场强度下的瓦斯吸附等温线、瓦斯解吸量及解吸速度,寻找煤吸附解吸优势场强,并确定吸附、解吸及静电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电极化、热力学和孔裂隙三个方面探索静电场对煤样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煤样瓦斯吸附量与静电场场强密切相关。实验结
硅藻土负载环氧改性沥青是由硅藻土、环氧树脂、固化剂、沥青等多种材料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按一定比例掺配而成的新型环氧改性沥青,较普通环氧沥青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和经济性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十分巨大的危害,道路交通的破坏影响灾后现场灾情调查、救灾物资投放和救援工作开展,因此,震后快速高效的获取灾区的道路损毁信息至关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外周血炎症指标水平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以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3组:T2DM组(n=30)、CAD组(n=29)及T2DM合并CAD组(n=32),采集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低密
结构化信托产品作为极具灵活性的投融资工具,集中体现了信托制度的灵活性和弹性设计的特点。将风险分级,从而满足不同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得到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广泛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和实业投资中。然而业界对其是属于融资性的产品还是投资性的产品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实践中常常出现差补约定、平仓约定、指示约定等复杂的交易安排,让人难以准确地对优先级与劣后级受益人间关系进行定性。这也导致司法
Si具有理论容量高、工作电位适宜、储量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Si在锂脱/嵌时会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极材料结构崩塌、电池容量急速衰减,从而限制Si材料的规模化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Si纳米颗粒与碳材料复合制备了Si/C负极材料,在控制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效应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Si/C复合材料(M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部陆块,盆地北部的沉积演化始终受华北克拉通北缘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控制。同造山盆地内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不仅可以确定物质来源,同时可以较
岩浆混合作用被认为是导致花岗岩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很多I型花岗岩都具有壳幔混源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其中常发育有大量暗色包体,暗示幔源岩浆在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
在资源探测和开采中,需在钻进的同时连续不断地检测钻具运动参数信息,即随钻测量(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MWD)。导航设备对于随钻测量系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使钻头沿着设定好的轨迹运动,必须要采用导航来进行引导。以惯性导航技术为基础的随钻姿态测量是一种完全自主、不受外界干扰、输出信息量大的测量技术,能全天时、全天候的为钻具提供较为完备的运动参数,广泛的应用于随钻测量技
随着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人类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生物认证技术也随之得到广泛的应用。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技术备受大众青睐。现今,人脸识别不仅仅应用于个人身份认证,更与人们的财产、隐私等信息紧密联系,因此它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网络在较理想环境下达到了99.55%的准确率。然而,在实际环境下,图片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会降低人脸图片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