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办转制学校是一种将原来属于公办的学校,在保留国有教育资源产权不变或部分产权合法转移的前提下,转变为由国家提供校舍、教师编制和开办费,由家长支付学费,接受社会资助,由校长和董事会承办的,效率优先产权多元的混合型学校。亦即将原来完全由国家投资和举办的学校转变为非完全国家投资或举办的一种混合所有制学校。它是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形式,是教育体制为适应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而做出的尝试。体制是制度、组织和机制的综合体,体制变革的关键是制度变革,而制度变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变革。因此,对转制学校的产权进行分析、界定,并建立转制学校明晰、规范的现代产权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然而,从目前的学校转制情况来看,转制学校存在诸多问题,尤其产权问题特别突出,如转制学校应该享有哪些产权?学校产权应如何界定?转制后所有增值的财产应归谁所有?学校如何扩大投资主体,吸引社会资金?等等。经济领域的产权制度变革肩负起了今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效率提升的重任,那么,转制学校产权制度变革是否能促进教育体制变革的顺利发展呢?要回答、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公办学校转制的成因、选择依据和现状进行梳理,从而明确公办学校转制的目标,肯定成就,认识不足。其次对公办转制学校产权制度的相关理论——产权含义、产权结构、产权功能与限度、产权界定与明晰等等进行分析,以期从理论上找出公办转制学校产权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再次,具体分析公办转制学校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国有教育资产流失,资产评估、监督制度不完善,产权归属不明,收益权不清晰,资本积累缺乏必要的评估、登记等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公办转制学校产权制度问题的三大策略,即理论策略、程序策略和实践策略。就理论策略而言,必须保证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及产权的合法性;就程序策略而言,必须明确公示、审批、监督、评估、终止等程序的公正、公平;就实践策略而言,必须完善学校法人治理,建立公办转制学校现代产权制度,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