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贸易的全球化趋势促进了食品的全球性流通,同时也导致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食品一旦被污染,就可能威胁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消费者的健康,引起社会公众的担忧,从而削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政府监管的诚信度,甚至丧失对国家及地区管理体系的信心。在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国际社会。东亚地区也是如此,在中日两邻国之间的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本文旨在应用非传统安全理论及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通过具体案例,探讨试用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机制处理区域内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途径。论文以东亚区域内中日间的食品安全具体事件为例,分析发生事件的企业道德、政府监管的表层原因以及食品背后国家间政治经济博弈的深层原因,全面阐述事件发生后对于中日两国民族情感、国家经贸和国家形象的影响,并引出以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机制应对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序章、正文和尾章。序章说明研究背景和意义、论文的框架和国内外文献综述。正文第一章提出非传统安全和区域合作和治理的分析性理论框架。第二章阐述中国和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现状,并与欧美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第三章列举中日间的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并探究这类事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以及食品安全事件对中日两国之间民族情感、经贸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第四章引出建立中日间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以实现中日食品的安全的途径。最后尾章部分对全文作了总结和概括,提出以建立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模式解决区域内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设想,从而加强区域内各国的合作和治理,促进国家和区域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