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什主义'及其对亚太安全格局的影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战略与克林顿时期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从粗线条来看集中体现在“小布什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外交实践中,表现为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国家利益至上和保守的民族主义倾向。本文无意对上述“小布什主义”的亚概念进行基础性定义,而把着力点放在了给当前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尤其亚太局势造成的矛盾冲突的分析上。“小布什主义”的理念、体系和实践运作的明朗化和凝固化,为作者如下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证据和稳定的坐标,即从美国的多元文化和多元政治结构人手揭示“小布什主义”的内在本质,并以此为切口对其亚太战略动向和原因进行定向解剖,进而探囊取物,以国家和跨国家集团为单位寻找亚太地区政治力量的分解组合方式并由此重构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新体制。 第一部分:“小布什主义”的内容和本质。“小布什主义”标志着美国外交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回归,其内容包括:谋求单极霸权的单边主义、国家利益至上、追求绝对安全、自由制度输出和重视地区大国的潜在威胁。 第二部分:小布什政府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及其动因。这部分论述了亚太的概念和小布什政府亚太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以美日同盟为基础,控制和强化原有的同盟伙伴关系,通过与俄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立美国主导的亚太多元安全共同体;借反恐之机组建并领导反恐联盟,在中亚和南亚扩充势力范围;防止核扩散;发展NMD和TMD系统,强化其军事存在;拓展人权外交,推广美国的自由经济制度和价值观。 第三部分:小布什政府的亚太战略导致地区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调整。本部分从利益和需求角度人手,分析了亚太地区几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中俄美三角关系及其非对抗性、非零和性、非对称性特点。 第四部分:小布什政府的亚太战略对亚太安全格局的影响。“9.11”事件后,美国的《四年防务评审报告》显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已转向亚太;大国三角 关系和跨国集团主导了亚太格局的现状和未来;当前亚太安全格局呈现出层 级性和不稳定性,第一层为中俄美大三角主导型,第二层为五对次三角型,第 三层为各国和区域集团间的松散型。亚太格局在向地区多边主义和美国主导 下的一体化格局演变。 结论:总结上文,并就中国的亚太观提几点建议:中国的周边环境在恶化, 中国外交应变被动为主动,以地缘政治为主导,立足亚太,面向世界,参与合作 并承担责任,发挥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作用,以确保本国利益不受侵害。
其他文献
引言:简述情事变更制度的概念、渊源及其发展,结合国际国内关于情事变更制度的立法状况引出该文要讨论的问题.第一章运用历史考察的方法介绍情事变更制度的渊源及近代发展情况
本文以近年来呈现蔓延之势的职务经济犯罪为研究对象,对久治不衰的职务经济犯罪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深入详尽的考察,概述了职务经济犯罪的特征以及现状,在对其构成进行分析的
该文从旅游活动的本质和中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合同法》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在借鉴国外旅游合同立法先进经验和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旅游合同法律
传统刑法理论有关间接故意的专题研究较少,而实践中与此相关的问题则成为一个较难突破的“瓶颈”,形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尴尬境地。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间接故意的构造问题,从法理的
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密切联系群众,正因为不断联系群众,不断依靠群众,我们才得以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本文论证了我国土地、人口、交通、能源、环保对居住区私人轿车容量的制约关系 ,指出确定住区车位标准须依据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平衡 ,科学地制订合理限度 ,并施以宏观控制。而
传统中国的国家形态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政治共同体,在以地理中心观和文化中心论为基础,以朝贡体系为制度形式的“华夷秩序”中,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国家主权观念.近代以
该文试图通过问题研究和对策建议相结合的国际问题研究方法,对美国会外交及其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尔后对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它对中美关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不可回避的现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其历史必然性。伴随这一现象,我国传统的城乡格局发生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