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亏缺下紫花苜蓿根系形态构型及其生理响应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制约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不足严重降低了牧草产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优质牧草,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是草地种植的主要豆科牧草之一,也是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基础保障。通过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水分变化根系构型可塑性、生理响应和分子机制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紫花苜蓿的抗旱机制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紫花苜蓿敖汉(Medicago sativa L.cv.Aohan)、肇东(cv.Zhaodong)和金皇后(cv.Golden Empress)三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首先比较了不同干旱胁迫和干旱复水处理下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变化及生理响应差异;随后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从转录组学水平上分析了紫花苜蓿幼苗根系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鉴定出参与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候选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65%和75%-80%的田间持水量时,留茬高度为5 cm时地上生物积累量达到最大。当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65%的田间持水量时,地上生物积累量最大,为6.7g/盆。表明了合理的刈割有利于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植物损伤。2.在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紫花苜蓿根系构型趋向于“叉状”分支;相反,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苜蓿根系趋向于“人字型”分支,根系生物量较小,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揭示了不同水分状况下苜蓿根系与地上部之间干物质分配与消长规律。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以得出,根系脱落酸(ABA)直接调控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变化,间接影响根系空间构型,最终影响地下和地上生物量。探明了根源ABA作用下苜蓿根系形态构型及其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变化特征。4.在重度缺水后复水的条件下,紫花苜蓿根系的分形维数(1.47)、分形丰度(3.84)和根系分支率(0.39)达到最大。当土壤水分为60%-65%的田间持水量后复水时,植物根系趋近于“人字型”分支。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35%的田间持水量后逐渐复水至75%-80%田间持水量时,根系活性氧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重度干旱后复水能缓解活性氧对植物造成的伤害。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随着PEG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渗透势处理下MDA、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整个胁迫过程中,随着PEG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根系ABA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6.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在干旱处理的第7天,FC(0 MPa)与FO(-1.2MPa)相比,共有6854个基因差异表达(上调2616个,下调4238个。在干旱处理的第14天,SC(0 MPa)与SO(-1.2MPa)相比,共有3959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2323个,下调1636个)。在干旱处理的第21天,TC(0 MPa)与TO(-1.2MPa)相比,共有2780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1587个,下调1193个)。同时,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调控根系ABA内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和ABA信号转导路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个数逐渐减少,最终发现有7个候选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转录组测序的结果相同。本研究探明了水分波动下紫花苜蓿根系形态特征变化和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了干旱胁迫下根系ABA对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分布变化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初步鉴定调控根系ABA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响应干旱胁迫相关基因,为苜蓿的抗旱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空间剥夺是一种因生产生活资源空间配置失衡而导致相对贫困的特殊地理空间现象。生态移民是一项具有扶贫脱贫与生态建设双重意义的规模性、集中性的人口迁移活动。生态移民村
重型装备传动齿轮在国民经济的各个命脉行业都有广泛应用。本文围绕重型装备传动齿轮疲劳裂纹演化行为相关的工程科学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选取的齿轮材料42CrMo进行疲劳裂纹
蜂产业已成为岷县助农增收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和农户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为了进一步挖掘岷县黄芪蜂蜜市场内在潜力,有效开发和保护岷县蜂蜜品牌,加强生产质量管
创新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热情和投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强弱,但创新投资的高风险特征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意愿
自我参照效应是由Rogers等人1977年基于记忆的加工深度的研究范式首次提出,他们将其定义为个体将记忆材料与自我相关联时,其记忆效果会比其他记忆材料编码下效果要好的现象。
禾本科植物种子(水稻和小麦)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典型的种子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谷类的胚乳占种子重量的80%以上。胚乳是三倍体,由2份的母本基因组和1份父本基因组组
能源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基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构建可持续、清洁与高效的能源系统,已成为各国能源革命的主要任务,分布式可再生电力在
地幔发生部分熔融时,硫化物熔体和硅酸盐熔体的分布和迁移不仅影响了地球各个地球化学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而且控制了岩石圈地幔中亲铜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土壤干旱往往伴随着土壤氮素的低利用率,而合理的水氮调控对于提高作物水氮利用效率至关重要。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通过气孔进行,气孔是调控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两
棉花是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也是全世界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严峻的环境压力会给棉花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棉花可持续生产的主要威胁。与环境胁迫相关的转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