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我国在促进国内经济持续有效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方面都非常重视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设,它在农产品价格发现、为农业生产规避风险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实践来看,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服务三农方面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如大商所的“万村千乡”工程,郑商所的“四大模式”等,农产品期货市场一直都在探索与尝试可以为三农提供服务的新视角新领域,这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更好的为三农提供服务的必需。本文就欲从服务三农的角度,探讨在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功能之外,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否还有对三农特殊的意义,且这些特殊的意义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可以使我们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功能有更全面的了解,更可以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领域,以使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真正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论文主要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三农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归类,分为直接利用、直接参与、间接利用、间接参与四种,并在此分类的基本上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分为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两大类,直接功能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间接功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第三章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用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实证分析了大豆、小麦期货合约的功能发挥情况。第四章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基差分析、期现比率、成交量指标分析了大豆、小麦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功能发挥的效果。第五章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间接功能进行了理论讨论,主要分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促进农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的途径以及农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机理。第六章从期货市场、中介组织、涉农企业、政府及三农的视角对影响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七章从服务链中单个主体和整体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实证结果表明农产品期货品种大豆、小麦在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方面都得到初步显现,特别是大豆期货合约,在各个指标方面都明显优于小麦期货合约,说明大豆期货与现货市场保持着相对高的紧密度。(2)理论来讲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配置、完善订单农业履约机制、提高龙头企业积极性等方面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当然更需要实践的不断检验。(3)要使农产品期货市场更好的为三农提供服务,需要许多主体的参与配合,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地方特点以及地方农业发展的需求来选择相关的政策措施,只要能够适应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真正给农民带来福利,就是最好的选择。主要研究特色:(1)在前人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模式的文献基础上,构建出基于各个主体相互关系的服务链图,并对现有模式重新进行了分类。(2)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之外,将其服务三农的其它功能归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两大类,并定义为间接功能且从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3)在影响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功能发挥的因素分析中,从五个参与主体的视角进行了探讨,并从服务链中单个主体和整体的视角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