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传统毫针刺法(选穴:长强穴、秩边穴、合谷穴、二白穴、承山穴)联合运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选穴:皮质下穴、神门穴、肛门穴、交感穴)止痛;对照组1仅采用传统毫针刺法,选穴同治疗组针刺选穴;对照组2仅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止痛,选穴同治疗组耳穴贴压选穴;对照组3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泰勒宁片)止痛。观察记录四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2-5天干预前、干预后1h、3h、6h患者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尿潴留情况及安全性列入观察。数据采用SPSS22.O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1)第1天干预前后:干预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1在干预后1hVAS评分,P>0.05,说明二者此时段镇痛效果相当,干预后3h、6h疼痛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2)第2-5天干预前后:各组干预前VAS评分总体有下降趋势。干预后,治疗组比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低,P<0.05,具有对比意义;(3)术后尿潴留方面,治疗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应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止痛效果较口服氨酚羟考酮片好,其总体疗效超过单纯针刺或单纯耳穴贴压;(2)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有治疗作用;(3)运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可供临床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