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年龄对于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顺序有重要的影响,因而需对小学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教学方式进行评价。教科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在文化教学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考虑到合适的教材对课堂教学成功的影响,教材评估即显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北京和香港小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两套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呈现方式的占比。选取的两套小学英语教材为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和培生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小学英语》,以Martin Cortazzi&Lixian Jin的文化类型理论、Ka-Ming Yuan的文化因素范畴理论及施平和吴晓威的教材设计结构理论为依据,构建两个评估框架,运用语料库软件“Free CLAWS web tagger”和AntConc 3.2.4w收集研究数据,邀请审查员和使用问卷调查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分析法和对比法评估两套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呈现方式。研究表明:两套教材里的不同文化类别和不同文化因素占比不平衡。除了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的教材,两套教材中的英语文化占比均高于中国文化占比,同时两套教材中国际文化的占比均较低。另一方面,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再到六年级,两套教材中四类文化因素趋于增加,但“products”,“practices”和“perspectives”在低年级教材中的占比以及“perspectives”在高年级教材中的占比都低于“persons”。从外部结构来看,文化因素分别贯穿于《小学英语》和《朗文小学英语》;从内部结构来看,《朗文小学英语》中独立呈现的文化因素占比略高于《小学英语》中独立呈现的文化因素,此外,文化因素伴随图片一起呈现的情况在两套教材中的占比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再到六年级都有所下降。本研究拟在以下方面提供指导:研究者在评估现有教材时能有更多参考依据;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编者在更新现有教材或者设计新教材时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校方和教师在选取合适教材之前能对该教材有更清晰的了解,并据此通过补充教材内容或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