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經平議》語法觀研究——以《群經平議》部分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樾是清末着名的经学家、小学家、校勘训诂学家。俞氏的着作大多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出现,包含个人对诸子、群经的深刻的见解。《群经平议》是俞氏个人学术成就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清末小学诸多成就的代表作之一。他在每一篇经文的后面,都加以详细的按语,校正句读,审定字义,并且分析了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如词类活用、宾语前置等等,都有不少精妙之处。与此同时,该书被称为俞氏校释群经的成果。俞氏自谓:?此书窃附王氏《经义述闻》之后,意即《群经平议》和《经义述闻》齐名。  本文从汉语语法学史的角度,藉助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知识,拟选取《群经平议》里的《春秋公羊传评议》、《春秋谷梁传评议》、《春秋左传评议》、《春秋外传国语评议》中的语法观材料作为研究物件,全面系统的挖掘其中的语法观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俞樾的语法观念类型进行分析概括,即词类分析、构词方式、词类活用、语序、文法、语义、语境、语法分析方法。文本采用分析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研究每一种词法、句法的实际用例,然後根据共同的语义语法特点对它们进行定性、归类。在俞氏的文本里,出现了一些突出反映俞氏语法观念的术语,如某某名,语辞”表现对词性的认识;重言、单言,双声字,平列等表现出对构词方式的认识;?误到其文?表现出俞氏对语序的认识;文法一例等表现出俞氏对文法的认识。全面系统的挖掘其中的语法观念,这对於丰富汉语语法学史的资料资讯,使学界更深入地了解俞樾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所做出的贡献,无疑是具有理论的意义或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爱情是世界文学的永恒主题。戏剧中的婚恋题材无论古今中外俯拾即是,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梳理这些题材的研究却做得不多。本文将通过由中国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爱情悲剧《梁山
本文试图挖掘曹禺剧作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剧中人物的行为的分析,来论述剧作对读者、观众的思想的教导,引出一条普遍的人生指南:即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寻求由现实通向理想
“三段式”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展现合作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阐述了“三段式”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三段式”合作学习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