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临床与脑电、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以期从电生理改变的角度为PVS的诊断和预后提供评价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VS患者,根据PV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检查脑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经过促醒和康复治疗后不定期复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电生理对PVS的评价意义。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为急性颅脑损伤后意识状态由昏迷转为睁眼昏迷,脑干功能完全或大部分存在。治疗后7例患者无1例清醒;3例有无目的性肢体运动,2例可有肢体的随意运动;3例有眼球跟踪运动,2例可有意注视;4例可吞咽,2例可自行进食;4例有轻微情感反应。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7例患者共行14例次脑电图检查,其中11例以低电位θ波为主要背景节律;1例以6波为背景节律;1例有时可见α波呈短程节律出现;1例EEG则以α节律为基本节律。2例治疗前α节律消失的患者,1例治疗后查EEG有时可见α波呈短程节律出现,临床表现为痴呆、失语、四肢肌张力增高、有少量自主活动但活动受限,疗效评级为初步脱离植物状态;另1例EEG则以α节律为基本节律,临床表现为睁眼昏迷、去皮质状态、四肢肌张力增高,疗效评级为好转。2例患者的临床好转与EEG结果相一致,EEG可监测脑功能的变化。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1例患者在治疗前临床表现为浅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无意识咀嚼、眨眼、四肢活动障碍、睡眠一觉醒周期不明显,查SEP提示中枢传导时间(central conduction time,CCT)延长、波形分化较差;治疗后患者呈痴呆、四肢可有自主活动但受限、睡眠-觉醒周期存在,复查SEP提示N13~N20 CCT基本正常,患者疗效评级为显效,患者SEP结果与临床变化相一致。3例患者治疗后查SEP,其中1例疗效评价为无效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去皮质状态、瞬目反射消失,SEP提示N13~N20 CCT基本正常;2例疗效评价为好转而临床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的患者SEP提示CCT延长、波形分化较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共1例患者行1例次检查,该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为睁眼昏迷、去皮质状态、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疗效评价为好转,查BAEP双侧各电位波均未见异常,波形分化好。结论:1.EEG和BAEP对PVS的诊断和预后可能难以提供帮助,但EEG可以监测脑功能的变化;而根据BAEP检查则可以了解脑干的功能情况。由于BAEP检查仅为1例,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2.SEP能对评判PVS的治疗效果提供帮助,可做为评价疗效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