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学习心理所说的情感是指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受方面,其发展涉及性格因素以及对人对己的感受。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教学研究者已经发现,情感在外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关注情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当今的语言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以来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且这些人际关系时时刻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结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以及他的同事就开始了对群体动力的系统研究。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遗憾的是,教学工作者却没有及时意识到群体动力可能在教学,特别是语言教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我国的语言学家也陆续进行了课堂情感方面的研究,但相关的实证研究不多。综观国内外近几十年的研究,因为研究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研究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都把注意力放到了个人情感上,而忽视了集体情感的重要作用。群体心理机制的形成过程很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组成因素包括组成集体的各个成员的个人经历,以及学校班级的整体学习气氛,同时还与教师的指导作用密切相关。为了了解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中受集体情感因素影响情况,笔者在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0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试验设计及控制,运用了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个人访谈。采取几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群体心理机制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研究发现,群体心理机制好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明显。但是群体心理机制不好的班级,课堂气氛呆板,抑制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效果差。反过来,教师在集体情感中可以起到领导者和中介者的作用,积极引导集体情感的发展使之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率据心理学家估计,教师在课堂上要以90%的时间面对集体进行工作。所以,对课堂环境及集体活力的研究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发展,对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研究条件有限,调查的两个班100名对象全部是大一学生,且都是来自护理专业,所以此次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此提出课堂环境及集体动力对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影响,指明从事本文写作研究的出发点。第二章提出了集体情感的定义。从理论方面论述了集体动力因素在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中的作用,这些理论构成了全文的理论基础并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第三章重点介绍了群体动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实验观察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相结合,试图找出群体动力对课堂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和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第四章中,作者在对试验所得数据仔细分析后,指出积极的群体活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对英语教学有促进作用,教师在集体心理形成和发展阶段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第五章是全文总结,分析了群体活力对英语教学作用,提出采用注重集体情感的教学法是创造良好课堂环境,促进英语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指出了此研究的局限性,并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