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大麻二酚对抗神经炎症中的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特征,其中包括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目前,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对于神经炎症及免疫反应的调节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是CBD属于多靶点药物,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所以寻找CBD具体作用机制对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神经炎症性疾病的治疗都会有所帮助。据文献报道,神经元的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可参与调控炎症反应。基于CBD、炎症和Mfn2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考察Mfn2是否参与了 CBD的抗炎保护作用。方法:(1)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MitoSOX试剂盒和四甲基罗丹明乙酯(TMRE)试剂盒检测CBD对抗神经炎症的作用;(2)在LPS刺激的BV2细胞模型中,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BD对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及Mfn2的影响,利用细胞免疫荧光(ICC)检测CBD对Mfn2表达的影响;通过转染si-RNA敲低Mfn2,利用ELISA、MitoSOX、TMRE、Western blot检测敲低Mfn2对CBD抗炎作用的影响;通过转染质粒过表达Mfn2,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fn2能否挽救敲低Mfn2对CBD抗炎作用的破坏;(3)采用脑定位注射法将1 mg/mL LPS(1 μL)注射到C57小鼠的侧脑室中构建体内神经炎症模型,通过体重指标,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新物体识别等行为学指标考察CBD对抗神经炎症的作用;借助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Mfn2及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特异性蛋白抗体(Iba1)蛋白的变化;(4)采用MOG35-55多肽免疫C57雌性小鼠来建立EAE模型,在EAE疾病发展的初期(Day=10),腹腔注射10 mg/kg CBD(每天给药一次,直至实验结束)。利用临床评分指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Western blot、免疫荧光(IF)观察CBD对EAE小鼠的保护作用,借助Western blot及IF检测小鼠脊髓部位Mfn2的变化;通过鞘内注射AAV-sh-Mfn2敲低小鼠脊髓部位的Mfn2,再通过临床评分指标、Western blot检测敲低Mfn2后对CBD发挥延缓EAE疾病发展作用的影响。结果:(1)利用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给予CBD(1 μM)后可以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降低Ibal及炎症相关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减少线粒体超氧化物的生成;提高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2)在LPS刺激的BV2细胞模型中,CBD(1μM)发挥的作用包括降低p38 MAPK、JNK的磷酸化水平;提高Mfn2蛋白的表达。敲低Mfn2后对CBD作用的影响包括提高了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提高了炎症相关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增加了 JNK的磷酸化水平及线粒体超氧化物的生成;降低了 MMP。过表达Mfn2可以逆转敲低Mfn2上调iNOS、COX2及Iba1表达的作用。(3)在注射LPS的C57小鼠模型中,CBD(10 mg/kg)的作用包括提高模型小鼠的体重;增加在开臂中活动的时间;增加对新/旧事物的探索时间比;上调Mfn2的表达,降低Iba1的表达。(4)CBD(10 mg/kg)对EAE小鼠发挥的作用包括降低临床评分,缓解EAE疾病发展程度;减少脊髓部位的损伤,炎症因子的浸润及上调MBP和Mn2的表达;减少COX2及Iba1的表达。(5)CBD(10 mg/kg)上调EAE小鼠脊髓部位Mfn2的表达;降低CD11b的表达。在EAE模型中,敲低Mfn2对CBD作用的影响包括提高临床评分,加重EAE发展程度;上调脊髓部位COX2及Iba1的表达,降低MBP的表达。结论:CBD能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Mfh2,使JNK失活来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CBD能改善LPS脑定位注射小鼠的神经功能症状及缓解EAE小鼠的疾病发展,其机制可能与Mfn2介导的线粒体功能改善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有关。
其他文献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中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逐年升高,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特征不明显,因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液体活检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生物靶标的诊断技术,可用于辅助肿瘤早期诊断。外泌体(exosomal vesicles,EVs)作为液体活检的靶标之一,广泛存在各种体液中,尤其是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其分泌量会显著升高,并且与正常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相比其表面标志物蛋白表达量
学位
研究背景: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IAV)是常见的流感病毒,可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攻击肺泡上皮细胞和呼吸道上皮细胞,可造成肺泡上皮损伤并阻碍气体交换,进而导致肺炎,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易造成季节性流感或诱发全球性大流行。由于甲型流感病毒传播范围广、抗原突变速度快,疫苗的更新速度有限,抗流感药物应对流感病毒感染仍是防治流感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抑制病毒
学位
背景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肠道菌群由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微生物组成,在人类生理学和生物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宿主和微生物之间通过肠-脑轴与大脑相互联系,对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均有一定影响,但肠道菌群与胶质瘤进展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明确。探究肠道菌群与胶质瘤进展相关性,阐述二者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胶质瘤辅助治疗手段的开发,为胶质瘤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
学位
肝细胞癌(HCC)因死亡、转移和复发率高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化疗是常见的抗肿瘤方式[1],然而其非选择性分布和有限的深部肿瘤渗透等问题导致抗肿瘤疗效有限,并伴随严重的毒副作用[2]。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利用增强的渗透与滞留(EPR)效应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3],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4,5],给攻克这一难题带来希望。在此,我们构建了一种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尼可地尔(NI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高选择性、低侵袭性的新型抗癌治疗方法,利用光敏剂和氧气分子在光的辅助下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杀灭肿瘤细胞。然而,PDT的临床应用存在诸多限制。首先,光敏剂在肿瘤中的积累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大多数光敏剂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光敏剂是ROS的发生器,在肿瘤部位积累的光敏剂
学位
研究背景:单纯疱疹病毒,通常代指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或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其中,HSV-1主要通过口腔-口腔和口腔-生殖器接触传播,大部分人是在儿童时期初次感染,并且伴随终身。而HSV-2几乎只通过性行为或者分娩时中的生殖器接触传播,且会极大的增加HIV感染风险。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大多无明显症状或没有症状,发病时常在组织的内部或周围产生水泡状病灶点,严重时可引起神经痛。并且除
学位
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洋植物。其中,甲藻为微藻的一个门,是低等海洋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甲藻不但分布广,而且环境适应能力强。从热带到极地,从低盐到高盐环境,从浮游到底栖,均有其身影。海洋甲藻拥有庞大而特殊的基因组,能够产生结构多样性丰富的代谢产物,譬如超级碳链化合物(Super-Carbon-Chain Compounds,SCCCs)。超级碳链化合物是海洋天然产物特有类型。其
学位
在人类癌症发生中,Ras是最常发生突变的致癌基因。Ras蛋白是GTP酶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些酶在转导细胞外信号,增殖、凋亡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Ras蛋白家族中有三种突变亚型KRas,HRas和NRas,其中KRas是Ras家族中最常发生突变的亚型,多数是第12位密码子发生突变。在过去几十年,由于KRas GTP酶对核苷酸有非常高的亲和力,直接靶向KRas的小分子抑制剂均以失败告终。近年来,对K
学位
甲藻,又称双鞭毛藻,是一种具有双鞭毛,细胞壁,以及光合作用色素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甲藻的分布非常广泛,大多数是海洋物种。前沟藻是甲藻门中的一个属,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在我国南海海域有发现,其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和长链聚酮类化合物,有着抗肿瘤、溶血以及抗真菌等活性。本论文对来自海南的一株前沟藻属甲藻Amphidinum sp.的藻液部分进行了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结构鉴定。首先对该藻株进行了
学位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城中村已变为城市发展的阻碍。以广州石牌村为例,分析了其公共空间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空间句法,选取其中“断头路”、广场空间、建筑底层空间、街巷空间等典型空间特性的优化节点代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实现空间的逆生长,重新激活城中村公共空间潜在活力,为城中村的改造提供新的探讨方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