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和克新1号为实验材料,研究钙离子对贮藏期马铃薯细胞膜及细胞壁的影响,以期为Ca2+在马铃薯贮藏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0.5%和1.0%两种浓度的Ca(NO3)2溶液浸泡马铃薯,在贮藏期分别测定块茎中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纤维素含量、纤维素酶活性、原果胶含量、水溶性果胶含量和果胶酶活性,分析钙离子对细胞膜功能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影响;同时分别测定块茎中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研究采后浸钙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通过对马铃薯进行田间喷施和采后浸钙处理,分别测定块茎中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纤维素含量,纤维素酶活性,原果胶含量,水溶性果胶含量和果胶酶活性,探讨不同时间钙处理对马铃薯贮藏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浸钙处理贮藏90d后,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块茎组织制片观察,探讨浸钙处理对马铃薯细胞壁的厚度、细胞内淀粉粒大小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钙处理的马铃薯经127d贮藏后,细胞膜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1%钙处理的块茎相对电导率为79.74%,较CK大幅度下降(P<0.01),丙二醛含量为0.36mmol/g·FW,较CK明显降低(P<0.05);0.5%和1.0%钙处理的块茎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10.25U和301.82U,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但较对照明显升高(P<0.05)。2、不同浓度钙处理的马铃薯经127d贮藏后,细胞壁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1%钙处理的块茎纤维素含量、原果胶含量分别为29.98%、5.51%,与CK相仿;水溶性果胶含量为0.12‰,较CK明显降低(P<0.01);纤维素酶活性、果胶酶活性分别为23.55U、15.40U,略低于CK。3、不同处理的马铃薯经127d贮藏后,细胞膜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采后浸钙的马铃薯块茎平均电导率较田间喷钙处理降低8.33个百分点(P<0.01),且田间喷钙与CK差异不显著;田间喷施和采后浸钙处理的块茎平均丙二醛含量分别为0.28mmol/g·FW和0.25mmol/g·FW,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但较CK明显下降(P<0.05);采后浸钙处理的块茎过氧化物酶活性为301.83U,高于田间喷施钙处理和CK。4、不同处理的马铃薯经127d贮藏后,细胞壁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田间喷施的块茎纤维素含量为32.43%,高于采后浸钙处理和CK,原果胶含量为6.51%,明显高于采后浸钙处理和CK(P<0.05),其中采后浸钙处理的块茎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均略高于CK;采后浸钙处理的块茎水溶性果胶含量较田间喷施钙处理低0.04‰,较CK低0.06‰(P<0.01);采后浸钙处理的块茎纤维素酶活性较田间喷施钙处理低4.63U,较CK低12.48U,果胶酶活性较田间喷施钙处理和CK分别下降了8.09U、5.81U(P<0.05)。5、在显微结构方面,采后钙处理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壁的平均厚度为2.59um,较对照明显增厚(P<0.01);采后钙处理可有效促进块茎合成大小型淀粉粒,淀粉粒的平均粒径为37.38um,每个细胞平均淀粉粒为4.28个,较CK略微增加但差异不明显。6、采后浸钙处理的马铃薯经127d贮藏后,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为:1%钙处理的块茎干物质含量为21.37%、淀粉含量为3.07%、蛋白质含量为5.32%,均高于CK,还原糖含量为0.66%,较0.5%钙处理显著减少(P<0.05),较CK极显著减少(P<0.01);0.5%和1.0%钙处理的块茎淀粉酶活性相近,约为0.18mg/g·min,低于CK。综上所述,1%钙处理可有效提高贮藏期马铃薯块茎的耐贮性;采后浸钙比田间喷钙能更有效稳定马铃薯块茎细胞膜功能,抑制细胞壁主要水解酶活性,保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含量,延缓块茎软化衰老;1%钙处理可有效稳定贮藏期马铃薯块茎的品质。